第六百二十章 大家都是读书人

宁姚落座后,刘娥赶紧送过来一壶最好的青山神酒水,少女放了酒壶和酒碗就走,没忘记帮着那位脾气不太好的年轻人,补上一只酒碗,少女没敢多待,至于酒钱不酒钱的,赔钱不赔钱的,别说是刘娥,就是最紧着店铺生意的桃板都没敢说话。少年少女和桃板一起躲在铺子里边,先前二掌柜与那个外乡人的对话,用的是外乡口音,谁也听不懂,但是谁都看得出来,二掌柜今天有点奇怪。

再然后,宁姚坐下,他们三个便听不见那边的言语了。

宁姚倒了一碗酒水,直截了当说道:“老大剑仙是说过,没有人不可以死,但是也没说谁就一定要死,连都我不觉得自己非要死在这里,才算对得起宁府和剑气长城,所以怎么都轮不到你陈平安。陈平安,我喜欢你,不是喜欢什么以后的大剑仙陈平安,你能成为剑修是最好,成为不了剑修,根本就是无所谓的事情,那就当纯粹武夫,还有那心气,愿意当读书人,就当读书人好了。”

陈平安点点头,“明白了。”

刘羡阳却摇头,压低嗓音,好似在自言自语:“根本就没有明白嘛。”

宁姚皱了皱眉头,转头看了眼剑气长城那边,“只不过老大剑仙之前不许我多说,说他会看顾着点你,有意让你多想一点,不然白瞎了这趟游历,死中觅活,并且靠自己活了,才是砥砺道心并且孕育出剑胚的最好法子。不然别人给你,帮你,哪怕只是搀扶一把,指点迷津一两次,都要少了点意思。”

刘羡阳还是摇头,“不爽利,半点不爽利。我就知道是这个鸟样,一个个看似毫无要求,其实恰好就是这些身边人,最喜欢苛求我家小平安。”

宁姚不理睬刘羡阳,积蓄说道:“有此待遇,别觉得自己是孤例,就要有负担,老大剑仙看顾过的年轻剑修,万年以来,不在少数。只是有些说得上话,更多是只字不提,剑修自己浑然不觉。其实一开始我不觉得这样有什么意义,没答应老大剑仙,但是老大剑仙又劝我,说想要再看看你的人心,值不值得他归还那只槐木剑匣。”

陈平安笑道:“我还以为老大剑仙忘了这茬,就跟提亲一样。”

刘羡阳伸出手指,轻轻旋转桌上那只白碗,嘀咕道:“反正剑术那么高,要给晚辈就干脆多给些,好歹要与身份和剑术匹配。”

桌底下,陈平安一脚使劲踩在刘羡阳脚背上。

刘羡阳伸出并拢双指,好似掐剑诀,竖在身前,“不疼不疼,王八趴窝!”

宁姚其实不太喜欢说这些,许多念头,都是在她脑子里打了一个旋儿,过去就过去了,如同洗剑炼剑一般,不需要的,不存在,需要的,已经自然而然串联起下一个念头,最终成为一件需要去做的事情,又最终往往在剑术剑意剑道上得以显化,仅此而已,根本不太需要诉诸于口。

但今天是例外。

宁姚想了想,说道:“老大剑仙如今思虑不多,岂会忘记这些事情。老大剑仙曾经对我亲口说过,他什么都不怕,只怕欠账。”

宁姚又补充道:“思虑不多,所思所虑,才能更大。这是剑修该有的心境。剑修出剑,应该是大道直行,剑光明亮。只是我也担心自己历来想得少,你想得多,偏偏又不怎么会犯错,担心我说的,不适合你,所以就一直忍着没讲这些。今天刘羡阳与你讲清楚了,公道话,私心话,良心话,都讲了,我才觉得可以与你说这些。老大剑仙那边的叮嘱,我就不去管了。”

宁姚最后说道:“我反正这么点想法,不管剑气长城守不守得住,我们都得一起活着,你我谁都不能死!以后出剑也好,出拳也罢,反正只会更多,因为你我都不是那种忘性大的人,这一点,你无需向任何人证明什么,哪怕是老大剑仙和左右,都不用与他们证明,我知道了就行。所以你愧疚什么?将来谁敢在此事上说事,你爱讲道理,我历来不喜欢,只要被我听见了,就是与我问剑。”

陈平安笑容灿烂,说道:“这次是真知道了!”

刘羡阳一巴掌拍在桌上,“弟媳妇,这话说得敞亮!不愧是能够说出‘大道自行,剑光明亮’的宁姚,果然是我当年一眼瞧见就知道会是弟媳妇的宁姚!”

“刘羡阳,这碗酒敬你!来得晚了些,总好过不来。”

宁姚一口饮尽碗中酒,收起了酒壶和酒碗在咫尺物当中,起身对陈平安道:“你陪着刘羡阳继续喝酒,养好伤,再去城头杀妖。”

刘羡阳与陈平安一起站起身,笑嘻嘻道:“弟媳妇能这么讲,我就放心多了。都怪我离开家乡太早,不然谁喊弟媳妇谁喊嫂子都不好说。”

陈平安一肘打在刘羡阳心口。

宁姚笑问道:“泥瓶巷那个喜欢斜眼看人、说些怪话的女子,如何了?”

刘羡阳呲牙咧嘴揉着心口,苦瓜脸道:“说人不揭短,打人不挠脸,这是我们家乡市井江湖的第一要义。”

宁姚御剑离去,剑气如虹。

刘羡阳啧啧称奇道:“扭扭捏捏的陈平安,找了个这么个干脆利落的媳妇,咄咄怪事啊。”

陈平安收回视线,坐下身,没有饮酒,双手笼袖,问道:“醇儒陈氏的学风如何?”

关于醇儒陈氏,除了那本骊珠洞天的老黄历之外,以及享誉天下的南婆娑洲陈淳安,真正接触过的颍yīn陈氏子弟,就只有那个名叫陈对的年轻女子,当年陈平安和宁姚,曾经与陈对以及那位龙尾溪陈氏嫡孙陈松风,还有风雷园剑修刘灞桥,一起进山,去寻找那棵于书香门第而言意义非凡的坟头楷树。

陈平安当年对那外乡女子的印象,不好不坏。

刘羡阳不爱喝酒,便要了一碗阳春面和一碟酱菜,搅拌在一起,一只脚踩在长凳上,三两口就吃完了阳春面,然后愣在那边,看着空碗,片刻后转头问道:“这阳春面收不收钱?”

陈平安摇头道:“除了酒水,一概不收钱。”

刘羡阳恍然道:“我就说嘛,这么做买卖,你早给人砍死了。”

刘羡阳想起先前陈平安的问题,说道:“在那边求学,安稳得很,我刚到那边,就得了几份重礼,就是翻书风、墨鱼那几样,后来都寄给你和小鼻涕虫了。在醇儒陈氏那儿,没什么坎坷可言,就是每天听夫子先生们传道授业解惑,偶尔出门游学,都很顺遂,我经常会去江畔一个大石崖上看风景,没办法,醇儒陈氏被誉为天下牌坊集大成者,就没一个地儿像我们家乡,只有那水边的石崖,有点像我们仨当年经常去耍的青牛背。我哪怕想要与你倒苦水,装一装可怜,都没机会。比起你来,果然还是我的运气更好些,希望以后继续保持。”

陈平安松了口气。

刘羡阳笑道:“就算真有那小媳妇似的委屈,我刘羡阳还需要你替我出头?自己摸一摸良心,打从我们两个成为朋友,是谁照顾谁?”

陈平安举起酒碗,笑道:“你差点被正阳山那头老畜生打死,后来还不是我替你稍稍出了口恶气?”

与刘羡阳说话,真不用计较面子一事。不要脸这种事情,陈平安觉得自己至多只有刘羡阳的一半功夫。

刘羡阳依旧一脚踩在长凳上,以筷子敲桌面,故作高深道:“你这就不清楚了吧,那都是我算准了的,若非如此苦肉计,你一个泥瓶巷的小泥腿子,那会儿长得还没我一半俊俏,瘦竹竿子外加黑炭一个,能有机会接近宁姚?你自己说,谁才是你们俩最大的媒人?”

陈平安呵呵一笑。

刘羡阳有些忧愁,“不曾想除了家乡糯米酒之外,我人生第一次正儿八经喝酒,不是与自己未来媳妇的交杯酒。我这兄弟,当得也够义气了。也不晓得我的媳妇,如今出生了没有,等我等得着急不着急。”

陈平安喝着酒,刘羡阳离了家乡,便没喝过酒,多半是真的。

“醇儒陈氏里边,多是好人,只不过一些年轻人该有的臭毛病,大大小小的,肯定难免。”

刘羡阳笑道:“我在那边,也认识了些朋友,比如其中一个,这次也来了剑气长城,是陈对那婆娘的亲弟弟,名叫陈是,人很不错,如今是儒家贤人了,所以当然不缺书生气,又是陈氏子弟,当然也有些大少爷气,山上仙气,更有,这三种脾气,有些时候是发一种脾气,有些时候是两种,少数时候,是三种脾气一起发作,拦都拦不住。”

陈平安问道:“你如今的境界?”

看不出深浅,只知道刘羡阳应该是一位中五境练气士。

刘羡阳摆摆手,“别问。不然你要羞愤得抱头痛哭。”

陈平安无奈道:“关于我的事情,能够传到春幡斋那边,肯定不是开店铺这些,几场打架,你不都听说了?”

刘羡阳问道:“你这会儿是剑修?”

陈平安只得摇头。

刘羡阳再问:“几境练气士?”

陈平安不想说话。

刘羡阳指了指地面,“那还不蹲下与刘大爷说话?”

陈平安没好气道:“我好歹还是一位七境武夫。”

刘羡阳一脸错愕道:“打了个姑娘,你还有脸说?”

陈平安好奇问道:“你是中五境剑修了?”

刘羡阳伸出双手,扯了扯衣领,抖了抖袖子,咳嗽几声。

陈平安已

经转移话题,“除了你那个朋友,醇儒陈氏这一次还有谁来了?”

刘羡阳笑道:“你管这些做什么。”

陈平安也抖了抖衣袖,玩笑道:“我是文圣嫡传弟子,颍yīn陈氏家主是亚圣一脉的嫡传,你在醇儒陈氏求学,按照浩然天下的文脉道统,你说这辈分怎么算?”

刘羡阳笑道:“巧了,陈氏家主这次也来了剑气长城,我刚好认识,经常与老人请教学问。至于咱俩辈分到底该怎么算,我先问过这位前辈再说。”

陈平安收敛笑意,故作尴尬神sè,低头喝酒的时候,却聚音成线,与刘羡阳悄然说道:“不要着急返回宝瓶洲,留在南婆娑洲都行,就是不要去宝瓶洲,尤其是桐叶洲和扶摇洲,千万别去。正阳山和清风城的旧账,拖几年再说,拖到了剑仙再说,不是上五境剑仙,如何破开正阳山的护山大阵?我计算过,不用点心机和手腕,哪怕你我是玉璞境剑修的战力了,也很难在正阳山那边讨到便宜,正阳山的剑阵,不容小觑,如今又有了一位深藏不露的元婴剑修,已经闭关九年之久,看种种迹象,成功破关的可能性不小,不然双方风水轮流转,风雷园上任园主李抟景一死,正阳山好不容易可以扬眉吐气,以正阳山多数祖师堂老祖的性情,早就会报复风雷园,绝不会如此容忍黄河的闭关,以及刘灞桥的破境成长。风雷园不是正阳山,后者与大骊朝廷关系紧密,在山下关系这一点上,黄河和刘灞桥,继承了他们师父李抟景的处世遗风,下山只走江湖,从不掺和庙堂,所以只说与大骊宋氏的香火情,风雷园比正阳山差了太多太多。阮师傅虽然是大骊首席供奉,大骊于公于私都会敬重拉拢,所以后来又在旧山岳地带,划拨出一大块地盘给龙泉剑宗,但是帝王心性,年轻皇帝岂会容忍龙泉剑宗逐渐坐大,最终一家独大?岂会任由阮师傅招徕一洲之地的绝大部分剑修胚子,至多是以观湖书院为界线,打造出龙泉剑宗和正阳山一南一北对峙格局,所以正阳山只要有机会出现一位上五境剑修,大骊一定会不遗余力帮助正阳山,而大骊奇人异士,以便压胜朱荧王朝的气运,继而掣肘龙泉剑宗。”

“正阳山这种门派,哪怕是与你我结仇的,但是不否认,做人也好,做山上神仙也罢,正阳山修士都极有手腕,别的不说,只讲那可怜女子,撇开里边的恩怨情仇不提,只看结果,终究是能够以情困住李抟景,使得李抟景毕生都未能跻身上五境,在这其中,正阳山祖师堂肯定对那女子说了许多重话,能够伤到李抟景的剑心道心,绝对不是那女子品行不佳,辜负深情那么简单,李抟景的眼光与胸襟,绝对不会让他因此而消沉,所以极有可能是正阳山让李抟景发现了一个真相,那女子痴情于李抟景,半点不假,恰恰是用情极深,然后那女子最终选择了师门,或是做了一些让李抟景无法接受、更无法释怀的事情,如此一来,才让李抟景在她死后,依旧愤恨难平数百年。一个家族,家风如何,一座门派,门风如何,看大人物在几件大事上的取舍,再看他们传道调教出来的晚辈性情,最后再看底层人氏的利益取舍习惯,高中低皆看,便很难出错了。当年清风城许氏那妇人,与正阳山搬山猿既是盟友,却有相互算计,如今如何,双方还不是关系稳固的盟友?说到底还是意气相投,心性一致,利己者,表面朋友往往更多。你出剑只要不伤及里子和根本,正阳山的表面朋友,依旧是正阳山的朋友,甚至会让许多原本对正阳山观感一般的修道之人,成为正阳山的朋友,甚至愿意为正阳山仗义执言。”

“再说那当年那姓陶的小女孩,与那清风城许氏家主的儿子,两人如今性情如何,你要是愿意听,我这会儿就能与你说上十几件小事,家风熏陶使然,半点不令人意外。如今的正阳山,不再是李抟景在世时的正阳山,也不仅仅是李抟景一兵解、便再无人压制的正阳山,如今是一洲即一国的更大形势,你我需要考虑如何掐断大骊宋氏与正阳山的香火情,如何将正阳山与众多盟友切割开来,如何在问剑之前,就该捋顺正阳山内部三大山头的利益纠缠,看清楚所有祖师堂老祖的秉性人品,推断大敌临头之际,正阳山的压箱底手段。先想好这一切,你再出剑,就能够同样的出剑,可以让敌人难受百倍。出剑后,不光是伤在对方体魄上,更是伤在人心上,两者天壤之别,修士养伤,闭关而已,说不定还会让正阳山同仇敌忾,反而帮着他们聚拢人心士气,可若是出剑精准,伤及一人数人之外,还能够殃及人心一大片,到了那个时候,你我哪怕已经痛快出剑,酣畅收剑,正阳山自会人人继续揪心十年百年,自有十人百人,替你我继续出剑,剑剑伤人心。”

刘羡阳笑了起来,看着这个不知不觉就从半个哑巴变成半个絮叨鬼的陈平安,刘羡阳突然说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言语,“只要你自己愿意活着,不再像我最早认识你的时候那样,从来没觉得死是一件多大的事情。那么你走出骊珠洞天,就是最对的事情。因为你其实比谁都适合活在乱世中,这样我就真的放心了。”

陈平安有些着急,怒道:“你到底听进去了没有?!”

刘羡阳笑着点头,“听进去了,我又不是聋子。”

陈平安喝了一口闷酒。

刘羡阳打趣问道:“这些年你就一直琢磨这个?”

陈平安没好气道:“练拳修行都没闲着,然后只要闲着没事,就琢磨这个。”

刘羡阳伸手指了指酒碗,“说了这么多,口渴了吧。”

陈平安只是双手笼袖,不知不觉,便没了喝酒的想法。

刘羡阳笑道:“你真的理解正阳山和清风城为何会如此吗?”

陈平安疑惑道:“怎么讲?”

刘羡阳反问道:“为何为己损人?或是不利他人?又或者一时一地的利他,只是一种精巧的伪装,长远的为己?”

刘羡阳又问道:“又为何有人为己又为人,愿意利他?”

刘羡阳自问自答道:“因为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一个排斥世道,一个亲近世道,前者追求功名利禄,追求一切实实在在的利益,十分务实,哪怕许多追求之物,是凡夫俗子眼中的高不可得之物,其实依旧只是实在了低处,是一种先天的人心,但正因为低,故而实在且牢固。后者则愿意为己的同时,心甘情愿去利他,因为务虚,却虚在了高处,对于世道,有一种后天教化后的亲近心,以割舍实物、利益,以实物层面的损失,换取内心的自我安定,当然也有一种更深层次的归属感,正因为高且虚,所以最容易让自己感到失望,虚实打架,总是前者头破血流居多。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前者坚定认为世道不太好,不如此便无法过得好,而后者则相信世道会更好些。所以答案很简单,正阳山和清风城的练气士,看似是修道之人,其实所求之物,不是大道,只是利益,比帝王将相贩夫走卒更高一些的实在之物,练气士的一层层境界,一件件天材地宝,可以实化显化为多少颗神仙钱的机缘,一位位身边人,在心中都会有个价位。”

看网友对 第六百二十章 大家都是读书人 的精彩评论

54 comments

  1. 妖兔

    我是第一名

    沙发
  2. 陈默

    第二气不气

    板凳
  3. 匿名

    我第三?

    地板
  4. ......
  5. 匿名

    扯得有些远

    51楼
  6. 匿名

    依然那么水

    52楼
  7. 陈平安

    殊不知。

    大道之行也。

    水草茂盛,游鱼无数,甚至还能养出蛟龙。

    天时运转,水一干涸,便要悉数曝晒至死。

    53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