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三章 龙门对

清晨时分,陈平安伸手攥住袖中那块隐官玉牌,缩地山河,一步就来到避暑行宫门外台阶上,跟以往一天到晚大门紧闭的避暑行宫不一样,有点衙署的意思了。

不同于那些藩属城池,此地没有门房修士,有事登门,并无妨碍,只是别闲逛就是了,有事说事,谈完就走,干脆利落。

想要让隐官一脉剑修拿出酒水待客,就别想了。

早年的避暑行宫,除了老大剑仙,便是陈熙和齐廷济,都没办法跨过大门。

宁姚在飞升城落地、由她暂领隐官一职之前,从不曾踏足避暑行宫。

一大早范大澈就在打扫庭院,肩膀被轻轻一拍,有人笑着喊道:“大澈。”

范大澈听到这么嗓音熟悉的一声称呼,差点没当场落泪,转过头去,喊道:“隐官大人。”

陈平安轻轻拍了拍范大澈的胳膊,说道:“我们边走边聊。”

其实如今隐官一脉的大致情况,先前都已听宁姚说过,只是范大澈显然说得更仔细些,陈平安就耐心听着。

第一拨进入避暑行宫的五位年轻剑修,都是资质极佳的剑仙胚子,哪怕他们如今还不是金丹剑修,可他们在成为隐官一脉剑修之前,就已经在飞升城祖师堂里边,各自拥有一把座椅。没过几年,这拨少年少女,陆陆续续就都正式成为了隐官一脉。

如今飞升城的金玉谱牒,除了修士各自的师传,可以分为祖师堂嫡传,刑官在内三脉修士,以及飞升城外的四城八山十二处藩属势力,例如首席供奉邓凉占据紫府山,这位玉璞境剑修,就等于有资格开峰建府了,可以传下自家道脉。当然一位修士可以兼具多重身份。

在那五位天才剑修之后,避暑行宫又收取了一拨成员,依旧都是些资质不错的少年少女,

不过他们暂时都还只能算是候补,还需要按例考察三到五年,这是当年林君璧联手宋高元订立的一条规矩,类似山下世俗官场的新科进士,会在各个衙门“行走”,作为正式补缺之前的历练,却不是所有候补,都可以成为真正的隐官一脉剑修,一些个最终未能成正式成员的剑修,肥水不流外人田,就去往避暑城,在董不得和徐凝手下当差。

陈平安点头道:“在这件事上,隐官一脉确实有掐尖的嫌疑。”

范大澈笑道:“隐官大人,飞升城没谁好意思跟我们争抢的,再说了,对于那些年纪小的剑修来说,成为我们隐官一脉剑修,当然是毋庸置疑的首选。如果不是咱们这儿门槛太高,今天避暑行宫的剑修,人数至少翻一番!”

陈平安问了一连串的问题,“外边就没有些风言风语?有没有谁对隐官一脉剑修的行事风格,指手画脚?避暑行宫就没有为那些说公道话的家伙,单独开个账簿?”

范大澈赧颜一笑,“闲话也有些,只是不太多,我们就都没有怎么计较。”

陈平安拍了拍范大澈的肩膀,“大澈啊,你们还是老实。”

现在隐官一脉剑修,主要就是负责三事,监察。搜集谍报,培养死士。全权负责避暑城的大小事务。

今天留在避暑行宫的剑修,其实就只有不到半数人。

罗真意和范大澈,这些年一直负责避暑行宫的日常事务。

王忻水和常太清,负责各类情报的收集、筛选和勘验,董不得如今是避暑城的城主,徐凝是副城主,需要每天按时点卯,培养谍子和死士一事,也落在了避暑城。

顾见龙还在外边游历,作为隐官一脉的护道人,与刑官一脉剑修同行历练,各自带着一拨年轻剑修,在一处立碑的遥远飞地。

那五个飞升城祖师堂嫡传剑修,如今也分散四方,各司其职,在外历练。

避暑行宫大堂门外,挂了一副楹联,是那不太常见的龙门对,以神意古拙的碑楷字体写就。

千古风流,得山水岳渎造化清气,山高水深剑气长,唯我剑光似虹,蛮荒天下对此俯首一万年。

一城独高,极天地日月乾坤大观,天宽地阔酒味足,吾乡剑修如云,同浩然九洲分出两种剑修。

范大澈会心一笑。

这幅楹联自然是我们隐官大人的手笔了。

据说是当年战事间隙的一次年关时分,愁苗剑仙邀请隐官写一副对联,隐官不肯,说是自己的字写得不行,结果就连郭竹酒领衔的四大护法都一并倒戈了,隐官就只肯口述内容,让愁苗和林君璧代笔,分别写上下联,结果还是不成,最终就有了这幅后来在飞升城老幼皆知的楹联。

便是那些对隐官观感不好的本土剑修,对这幅楹联也挑不出半点毛病,只得捏着鼻子说一句,那个狗日的,都没有这么小棉袄,难怪老大剑仙会让这家伙当隐官。

陈平安跨过大堂门槛,进入那座再熟悉不过的大堂,座位几乎都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是一张小案几,一张蒲团,至多就是换了主人,案几之上,文房四宝,书籍公簿,各凭主人喜好随意摆放。

陈平安没有坐在主位上,挑了那个曾经属于林君璧的位置落座,

看案几上边的摆设,应该是顾见龙的位置,两部剑谱,数方印章,还有凭借战功,从行宫财库里边换来的一件文房清供。

闻讯赶来的罗真意和王忻水、常太清,三个早年避暑行宫的年轻人,如今都算是隐官一脉的“老人”了。

看到那一袭青衫,罗真意愣了愣,她很快就恢复神sè,面带微笑,抱拳道:“见过隐官。”

王忻水和常太清同样笑着抱拳,自然而然就喊了声隐官。

就算宁姚在场,估计也是如此。

陈平安笑着摆手道:“闲人一个。”

尤其是那昔年四大狗腿之一的王忻水,热泪盈眶,脚步一滑,就坐在了隐官大人身边开始嘘寒问暖,结果被陈平安一巴掌推在额头上,王忻水悻悻然返回自己座位。

常太清问道:“隐官大人,要不要把董不得他们都从避暑城喊过来?”

陈平安笑着摇头道:“不用。”

罗真意几个各自落座,她那张案几上边,摆放了一盆腊梅,裁剪得当,挨着一盆菖蒲,青翠欲滴。

当下留在避暑行宫里边的剑修,几乎都是十几岁的少年少女,犹然面带几分稚气。

这会儿一个个拥堵在门口,瞪大眼睛,仔细打量起那个传说中的隐官大人。

陈平安当那酒铺二掌柜的时候,他们年纪还小,那会儿多是下五境剑修,当然不可能去酒铺喝酒,

成为隐官之后,陈平安除了去战场,就都待在避暑行宫里边不露面。

何况年轻隐官每次赶赴战场,花样百出,谁认得出来?

要不是陆芝说漏了嘴,谁敢相信,那位让多少光棍心心念念的“陌生女子”,竟然会是二掌柜?!

故而如今的泉府一脉修士,便因为此举,流传着一句脍炙人口的至理名言,确实没理由为了点脸皮,连破烂都不捡钱都不挣了。

但是其中两个少年,倒是曾经远远见过二掌柜跟一个外乡女子武夫问拳,反正就是一拳就倒怜香惜玉呗。

更多门道,他们又不是纯粹武夫,也看不出啥。不过当年大街上,喝彩声震天响,尤其是二掌柜被人一拳撂倒,所有观战和押注的,就跟打了鸡血差不多,使劲吹口哨,尤其是那个郭竹酒,还曾在墙头一路敲锣打鼓。

罗真意瞥了眼门口,“都回去做事。”

看得出来,罗真意作为如今避暑行宫境界仅次于宁姚的剑修,她又管着日常事务,还是很有威严的,那几个少年少女立即散开,各自返回衙署公房处理事务,只是年轻剑修们一路上兴高采烈,议论纷纷,如今的避暑行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设置了诸多司院,监察司,斩勘司,簿录处,秘档房,赃罚库等,不过往往一处“衙署”就只有一间屋子,除了规模最大的监察、斩勘两司,其余公务衙屋里边当下都只有一人。

回到衙署公房的一位少年剑修,因为做事情细致,又出身玉笏街,自幼读书识字,所以少年如今管着档案房,屋内书架贴着三面墙壁,书籍册子层层叠叠堆积到屋顶,数以千计的纸条、便笺,夹在一本本书籍里边,都是同一种字迹。

如果说避暑行宫大堂那副楹联,写得像是一个微醺酒鬼醉后的字迹,看似古拙,实则锋芒毕露,意气风发,那么这些便笺上边的小楷文字,就写得像是一个从不喝酒的永远清醒之人,一丝不苟,从不出错。

所以原本可以进入斩勘司的少年剑修,主动要求在此办公,成天与秘录档案打交道,成了个不太有机会外出历练和与谁递剑的文簿先生。

大堂那边,陈平安拿袖子擦了擦案几,随口笑道:“城外紫府山在内的那八座山头,刑官五泉府三,就这么瓜分殆尽了。咱们应该占至少两个位置的,哪怕被骂成是蹲着茅坑不拉屎,都是无所谓的事情。”

“祖师堂议事的时候,一开始可以直接开口要三个,这种事情宁姚当然不好开口,但是你们,比如让范大澈打头阵,王忻水跟上,再让顾见龙说几句公道话,最后拿下其中两个山头,无非是从刑官泉府两脉各自拿出一座,我想问题不大,四二二的格局,当时齐狩和高野侯心里的底线,差不多就是这样。”

“那八处山头,不同于避暑、拖月、武魁这样的藩属城池,后者想要运作得当,不出纰漏,就得拿出相当数量的剑修,去分心庶务,但是紫府山这样的风水宝地,除了构建出第二座护城大阵,更像是修道之地,不会分摊掉隐官一脉太多的人力,何况以后避暑行宫剑修多了,就能多出两个道场,将来两位元婴剑修的炼剑修道,就有着落了。”

罗真意一个没忍住,“不早说?”

陈平安双手笼袖,笑呵呵道:“你当我是未卜先知的算命先生啊,还是我拿头撞开五彩天下啊,再扯开嗓子给你们打招呼?”

罗真意吃瘪不已。

常太清忍住笑。

陈平安伸出一只手,手指轻轻敲击案几,缓缓道:“有个建议,你们听听看。隐官一脉,可以单独开辟出一座城池,我们自己掏钱就是了,不用跟泉府一脉开口要,当然了,人家愿意主动给,也别客气。

这座城池规模越大越好,可以建造在避暑城东北方八百里外的大、小龙驹坳,避暑行宫里边,除了几个关键位置上的剑修,可能都需要都把手头事情暂且放一放了,当然能够兼顾是最好,去……抢人。”

常太清立即精神一震,说道:“要抢多少?”

陈平安继续道:“争取在三五十年内,从扶摇洲和桐叶洲手中,抢来六十万到一百万的人口,这里边有没有练气士,不重要,至于建造新城池,有先前避暑城的经验在,想必不用外人帮忙,但是牵引人流,南北两股,没有一百位剑修的保驾护航,帮忙开道,很难保证不出现意外。这期间需要动用大量的仙家渡船,以及两条稳固的航线,制定详细精准的堪舆路线图,设置一连串的沿途驻点,肯定要刑官和泉府两脉配合,不过记住一点,他们只是配合我们,以及……”

王忻水嘿嘿笑着接话道:“没有报酬!”

罗真意一挑眉头,“谈什么报酬,涉及飞升城的千秋大业,本就该精诚合作。”

“抢人一事,什么练气士都不用当个宝,顺带有是最好,没有也无所谓,唯独要抢那些农家修士,我知道他们现在金贵得很,各方势力都尊奉为座上宾,未必愿意刚刚落脚,就长途跋涉,背井离乡,所以打闷棍套麻袋都没问题,既然先礼后兵,是做不到了,先兵后礼,就是必须的了,我们隐官一脉,可以专门给这些修士承诺给予供奉、客卿身份,这拨农家练气士的数量,至少得有个二三十人,多多益善。”

“要早早跟他们做出约定,首先,除了保证他们的个人利益,还可以允许他们带人一起离乡赶赴新城,可以是亲人家眷,也可以是嫡传弟子,你们类似给个避暑城的户籍身份,即便未来脱离户籍了,各自重返故地,也可以视为一种特殊关牒,可以‘世袭’三代人,意思就是说他们的子孙后代,将来凭此路引,在差不多百年内可以自由出入避暑城在内的飞升城所有藩属之地。”

王忻水点头道:“要让五彩天下所有人,都觉得获得飞升城给予的户籍和颁发的关牒,是一种殊荣,这本身就可以招徕外乡人来此扎根。”

“其次,甲子之内,飞升城修士必须在规矩框架之内,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六十年期限一到,如果他们还是要走,绝不强留,该给钱给钱,不用犹豫,就当是好聚好散一场,双方余着一份细水流长的香火情。”

“所以他们如果离开飞升城后,想要回去开山立派,或是在各个新王朝、藩属国谋求个官场身份,我们可以帮衬一把,例如避暑行宫一脉的剑修,甚至可以担任一定年份的供奉、客卿,切记,一定要约定好年限,不然就显得太过不值钱了。如此一来,这拨农家修士就没有了后顾之忧,飞升城甲子之行,可以成为他们的一笔珍贵资历,本是强扭瓜一场的买卖,反而让人越嚼越甜。”

听到这里,罗真意试探性问道:“若是我们暗中找到那些农家修士的山头势力,打个商量,会不会都不用我们抢人了?说不定很多势力,都愿意上杆子求着要与我们合作,因为按照避暑行宫目前收集而来的各路谍报显示,南北两处的农家修士,或练气士主动,或被人授意,都开始放低门槛,大肆收取弟子,何况成为农家修士的门槛本就不高,以前在蛮荒和浩然天下,只是因为地位低,收益小,才没人愿意成为农家子弟,今时不同往日,地位一高,收益就多,所以隐官大人所谓的三十人,其实不多,说不定我们找到两三个门派,就有了。”

现在就是个傻子,也知道飞升城在这座五彩天下,到底意味着什么,不然也不会有人挖空心思在那边瞎猜,到底是成为浩然天下的中土文庙,还是青冥天下的白玉京。

陈平安犹豫了一下,似乎有些顾虑,不过最终还是点头道:“此事可行,你们抓紧制定出个大致章程。”

罗真意想了想,承诺道:“我在一天之内就可以拿出个草稿方案。”

可惜林君璧他们不在,不然罗真意会更有底气。

书生气,文人清高,总觉得做得了天下事,其实甚至做不了几件手边事。

当年林君璧、曹衮这几个浩然剑修,虽然年轻,但是在经济一途,却无比熟稔。

常太清立即意识到一个潜在隐患,问道:“如果只是打闷棍抢人,问题不大,可要是与那些山下王朝、山上势力牵扯太多,如此一来,我们避暑行宫必不可免会沾惹太多是非,会不会影响隐官一脉在飞升城的超然地位?”

虽说常太清跟罗真意是一个山头的,但是事关重大,常太清绝不会因为私谊而有所保留。

何况避暑行宫早有默契,对事不对人,既然没有谁可以不犯错,那么谁都可以为他人查漏补缺。

陈平安点头道:“当然会。一旦掌握不了分寸,我们就会得不偿失。如果将来某天,飞升城和所有藩属势力,从以往至多质疑隐官一脉剑修的赏罚力度,出手轻重,可能是有一定问题的,变成习惯性质疑隐官一脉该不该对某人出手,这就意味着避暑行宫出现大问题了。”

罗真意有些愧疚,是自己想得简单了。

难怪某人刚才会犹豫,是早就预料到循着这条脉络一路蔓延出去引发的这个隐患了?

陈平安笑望向他们几个,好像在说你们是做什么的,不就是解决问题吗?

常太清试探性说道:“不如让刑官一脉去做这种事,我们就当是适当分出一部分利益?台面上,让刑官一脉修士去跟那些外界势力打点关系,反正他们人数多,我们就只负责暗地里安插谍子死士,与刑官一脉修士也好打个配合,不至于天高皇帝远的,我们的剑修一遇到意外,就会陷入势单力薄的险境,稍不留心,就会出现折损情况。隐官大人,你觉得呢?”

避暑行宫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谁提出了质疑,否定他人,最好自己也有某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只是并不苛求。

愁苗剑仙曾经在私底下与罗真意几个好友闲聊,对此评价极高,说避暑行宫只要养成了这种认知,并且最终形成一种类似风俗、传统、规矩的良好惯性,隐官大人可谓功莫大焉。

依旧很剑气长城。

不然只知一味袖手清谈太浩然。

“很好啊,都能算是一举三得了。”

陈平安丢过去一个赞许眼神,点头道:“但是不能全盘托出,隐官一脉还是得继续‘掐尖’,审时度势的前提下,保留几个私家地盘,可以数量不多,但是底蕴深、潜力好,此外还要保证所有盟友势力境内的剑修胚子,未来只要想要修习上乘剑术,或是远游历练,第一时间就得想到避暑行宫,而非刑官一脉。”

罗真意如释重负,“我就按照这个大方向制定具体方案。”

陈平安突然问道:“嘉春七年议事,被宁姚丢出祖师堂的那个金丹剑修?”

罗真意说道:“这些年,一直是顾见龙负责暗中盯着此人。当年被谱牒除名一事,被此人视为奇耻大辱,但是他在外边几乎没有说过一句怨言,这些年多是闭关,潜心炼剑,应该是想要尽早跻身元婴境,好重新返回祖师堂。”

陈平安问道:“那两名举荐人和担保人呢?”

罗真意摇摇头。

陈平安说道:“没有让你们公报私仇。”

罗真意点点头,明白了。

陈平安眯眼说道:“要明白一个道理,纯粹剑修的爱恨情仇都很纯粹,剑气长城的剑修,没有什么事情,是用问剑无法解决的。所以怕就怕,偏偏有那么一件事情,注定问剑无用,而且辛苦修行一辈子都无用,那么该怎么办?气难消意难平,难道还要去我那铺子喝酒吗?”

以前大不了就是去战场上递剑,看谁战功更大,杀妖更多,谁就嗓门大,更占理。

所有的私人恩怨,往往仅限于私底下的唠叨几句,至多就是酒桌上骂几句。

曾经的剑气长城,去一趟城头,下了城头,呼朋唤友酒桌上见,竟然没死人?

如今的剑气长城,剑修们再出门历练,开始逐渐与各方势力打交道,等到返乡,竟然死人了?

陈平安建议道:“其实避暑行宫的门槛可以高,但是门脸儿得大,只说安插谍子、培养死士一事,是不是剑修,资质好不好,境界高不高,并不是最重要的,修士得心细,同时心狠。”

常太清说道:“回头我就去跟董不得、徐凝细说此事。”

从头到尾,范大澈就一直插不上嘴。

如今飞升城有句口头禅,你连避暑行宫的大门都看不到。

之前有个未能成功补缺的年轻剑修,按例去了避暑城任职。

曾在酒桌上与人笑言两句。

离开避暑行宫之后,逐渐发现自己是个普通人。

但是在那之前,就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废物。

陈平安神sè严肃道:“要小心外界对飞升城的各种渗透,四座藩属城池的所有外乡人,虽然已经单独建立档案房了,听大澈说,目前记录在册的,就有一千六百多人,说句难听的,职责所在,刑官泉府两脉,如何拉拢是他们的事情,我们避暑行宫却不得不将他们视为潜在敌人。”

“如今的五彩天下,鱼龙混杂,再古怪的练气士都会有,只说浩然天下,就有南海独骑郎,过客,瘟神,艳尸,刽者和卖镜人等修士,而那青冥天下,也有米贼,尸解仙,卷帘红酥手,挑夫,

抬棺人,巡山使节,梳妆女官,捉刀客,一字师,他了汉。各种匪夷所思的术法神通,手段千奇百怪,防不胜防,比如那种看似毫无征兆爆发的瘟疫,说不定就是某个‘瘟神’,早已潜藏在某个藩属城池当中,尤其是那种专门针对不是练气士的大范围‘天灾人祸’,一定要早做准备,同理,紫府山在内的所有山头府邸,以后肯定要收取不同数量的侍女杂役,八座山头,是不是要提防那些巡山使节的潜入?各地水源,隐官一脉剑修需不需要按时巡视?”

“这件事,除了避暑行宫秘密严查,不可以有丝毫懈怠,落实在具体事务上边,肯定是要刑官联手泉府,一起早做准备了,以防万一。”

“而且这件事,必须是整个祖师堂议事的重中之重。”

“此外,你们几个应该很清楚一事,当年我们避暑行宫就未能找出全部的蛮荒暗棋。”

陈平安抬起手指,指了指天,“假设下了一场被动了手脚的暴雨,凡俗夫子如何遮挡?如果有人在雨水中动了手脚,怎么办?藩属四城,是不是得有人专门盯着?”

陈平安再抖了抖袖子,“要说想要在雨水中动手脚,那么下雨之前,必须乌云密布,好歹还能有个预兆,那么风呢?或是将来城池扩建,街道上种植有各种点缀的草木花卉,届时某种花香呢?”

陈平安再随手翻开一本册子,手指捻动,沉声道:“别忘了,还有那几处学塾的蒙学书籍。”

陈平安好像在自言自语,“未来我们培养起来的死士和谍子,突然做起了那两边倒的买卖,避暑刑官又该如何防备和甄别?”

罗真意几个听得头皮发麻。

陈平安回过神,说道:“旁观者清,所以要让避暑行宫某些年轻剑修,设身处地,假扮是飞升城的敌人,与你们做战场的攻防推演。”

“飞升城剑修的敌人,再不是只有战场上的面对面厮杀了,这种弯弯绕绕的yīn谋诡计,会越来越多。”

“真正能够为飞升城遮风挡雨的,不是那些站着不动的护城大阵,而是这里,是你们。是我们避暑行宫和隐官一脉的剑修。”

“但是归根结底,想要真正解决问题,还是问剑而已。在五彩天下,没有一场飞升城问剑解决不了的事情,如果有,就两场,再不够,就三场,直到问得整座天下都后怕,谁都不敢轻易往飞升城伸手。”

“比如以后被你们顺藤摸瓜揪出了某个幕后势力,飞升城就必须杀鸡儆猴,没有任何好犹豫的,那场问剑必须足够快准狠,必须声势浩大,敌对者,无论是山上宗门,还是山下王朝,只管连根拔起,断其香火,断其国祚,在保证不滥杀的前提下,真正做到斩草除根。”

范大澈终于有机会开口说话了,轻声问道:“办一场祖师堂议事,隐官大人来说这些,不是更好?”

陈平安无奈道:“我这次不会久留,过几天,桐叶洲那边,就要举办落魄山的下宗创建庆典,我必须赶回去。下次返回这里,可能需要二三十年后了。而且加上某些原因,我当下不太适合现身祖师堂。”

陈平安揉了揉眉心,“我们那位首席供奉,将来肯定是要在五彩天下开宗立派的,而且邓凉多半会亲自担任九都山下宗的首任宗主。”

罗真意微微皱眉,问道:“是担心邓凉创建的下宗,会是一座有实无名的剑道宗门?”

类似青冥天下的大玄都观,作为道门剑仙一脉执牛耳者,道观里边的修士,当然都是道士谱牒身份,可其实相当一部分嫡传弟子,其实就是顶着个道士头衔的纯粹剑修,这拨道士的所有修行,研习一切玄都观祖传的道法仙诀,都是为了辅佐剑术。

常太清说道:“以邓首席的人品,就算未来他会脱离飞升城,相信也是主动选择净身出户,除了一小撮嫡传弟子,不会带走更多剑修。”

常太清没好意思把话说得太过直白,邓凉即便是首席供奉,他敢这么想,敢这么做吗?

说穿了,就算是在常太清内心深处,邓凉还是半个外人,撑死了只能算是半个家乡剑修。

常太清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寻常本土剑修了。

陈平安摇头说道:“就算邓凉带走一拨投靠紫府山的本土剑修,这些都不算什么,我不是计较这个,就算那座宗门剑修多些,占据五彩天下、分走飞升城一部分剑道气运,还是不算什么问题。这些都是邓凉和未来宗门该得的,而且五彩天下如此广袤,就算多出一个剑道宗门,刚好是邓凉和那九都山,对飞升城和邓凉来说,反而都是好事。”

“我只是担心邓凉之后的继任宗主,以及祖师堂成员,与飞升城已经没有什么香火情可言,但是此人却自认飞升城理当给他们宗门让步再让步。”

在剑修身份之外,邓凉还是九都山肃然峰的一峰之主,更是一位身份隐蔽、位列绿籍的闱编郎,身负一部分九都山气运。

故而邓凉存在本身,就是连接九都山与五彩天下的一座无形桥梁。

在邓凉手上,尤其是下次五彩天下开门,九都山练气士涌入,过不了几年,就能够培养起一大拨yīn灵鬼修,说不定在短短三五百年间,浩然九都山,就可以凭此一跃成为同时拥有上宗和下宗的“正宗”。

簸箕斋一脉的师传神通,以邓凉的修行资质,以及他与歙州三位剑修的密切关系,肯定可以学到手。

陈平安对此事,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像常太清说的,相信邓凉的人品。

陈平安只是担心曾经的隐官一脉剑修同僚,如今的飞升城首席供奉,未来的九都山下宗首任宗主,因为身份的逐渐转变,在某天陷入事事两难的尴尬境地,无法与飞升城做到好聚好散,善始善终。

如果按照山下王朝的衙门来划分职权,刑官一脉,差不多等于手握吏部和兵部。

泉府一脉职掌户部和工部。避暑行宫等同于刑部。

至于剩下的礼部,估计就要看即将建成的那座书院了。

不出意料的话,邓凉与飞升城的“六部衙门”,都会是相当不错的关系。

最好的情况,是双方盟约长久稳固。

最坏的结局,是貌合神离,反目成仇。

追求前者,避免后者。

一旦邓凉将来选择清净修行,比如追求一个飞升境,而九都山下宗,因为某个与飞升城的冲突,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最终转去投靠白玉京之类的势力?

王忻水有些疑惑,这种事情,至少也是数百年之后的最坏情况了,虽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是在隐官大人今天的一系列言语中,还是显得极为突兀。

陈平安很快就给出了那个理由。

“飞升城不需要唯唯诺诺的马前卒,飞升城需要一大拨真正的盟友。”

“整个五彩天下,都在看着飞升城的一举一动。”

“打个比方,飞升城就像一条大渎,若是水势汹涌,变幻莫测,邻水建城者便少,若是水势平缓,旱涝保收,依水建城者就多。”

“先前我说的抢人一事,除了是为飞升城和避暑行宫谋求一份切身利益,必须如此作为之外,也是顺便做样子给五彩天下看,那些农家练气士在甲子之约到期后,获得飞升城扶持,各自势力得以茁壮发展,就是……在低处。”

陈平安伸出一只手掌,放在案几上边,然后抬升,“那么邓凉的下宗建立,就是在高处。”

“一高一低都有了,而且飞升城都处置得当,关系融洽,人心就稳,未来整座五彩天下,看待剑气长城,眼光和心态,就会不一样。”

“这是整个飞升城。”

陈平安手腕拧转,画了一个大圆,再画了一个小圆,“这是避暑行宫隐官一脉剑修。”

随后双指并拢,轻轻一点圆心中央处,“我们自己,个人私心。”

最后陈平安画了一个最大的圆圈,“有可能的话,将来考虑问题,还要想一想整座五彩天下。”

“如果大小四者,能够皆不冲突,此即大道。”

“日升月落,星斗移转,剑修递剑,大道之行。”

常太清轻轻点头。

罗真意怔怔出神。

王忻水沉默片刻,拍案叫绝道:“眼界如此高屋建瓴,胸襟气量如此宏大,偏偏道理说得这般深入浅出,唯有我们隐官大人了,不作第二人想!”

隐官大人板着脸不说话。

某个小山头的郭盟主不在,其余三狗腿也都缺席,一时间王忻水便小有尴尬,范大澈也真是的,一点都不懂捧场。

陈平安微笑道:“我要是不开口说话,最少得冷场半个时辰。”

王忻水嘿嘿一笑。

转头看了眼大堂外边的和煦日头,今天尤为温暖人心。

陈平安笑道:“说实话,不光是我们避暑行宫,其余刑官泉府两脉,其实做得都很好。”

“只说齐狩的刑官一脉,我就是想要故意挑他的刺,都很难。”

陈平安发现自己说完这句话后,范大澈几个的视线都有些古怪。

陈平安只得澄清道:“没有话里带话。”

王忻水立即说道:“隐官说了算!”

就说躲寒行宫的武夫一脉,齐狩明知道那个捻芯,与隐官一脉走得很近,依旧不遗余力栽培那拨武夫,专门安排了两位金丹境剑修,以及数位投靠刑官一脉的兵家修士,都会定时去躲寒行宫那边“喂剑”和“喂招”,帮着暂时出手机会不多的年轻武夫,尽量增加实战经验。

陈平安从袖中摸出一件咫尺物,丢给王忻水,说道:“里边都是关于桐叶洲旧山河的各种官府史书、地方县志,我来不及全部整理,只是临时写了两本类似书目的册子,以及一本专门记录注意事项的小册子,避暑行宫这边全部保留,但是可以让刑官一脉抄录一份,要是嫌麻烦,就只能多跑路了,以后可以来咱们这边借书看,方便飞升城四大藩属城池,验证外乡修士的身份籍贯和山头谱牒,对了,咫尺物记得还我。”

王忻水接住那件已经取消山水禁止的咫尺物,稍稍瞥了眼里边的光景,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小书山,不由得震惊道:“这么多本书籍?!”

就算动用一些山上术法,抄书或是翻刻一事,也绝对是一件实打实的浩大工程。

陈平安笑呵呵道:“我那位齐兄弟,这会儿肯定忙着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替他臊得慌。”

等到陈平安站起身,三位剑修一同起身,跟着隐官大人一起跨过门槛,走出大堂。

陈平安在台阶顶部驻足停步,双手笼袖,抬起头,眯眼望向日头,轻声道:“一些个处心积虑,要是不小心被我们找到了某个‘万一’,那他们就要小心再小心了。”

“比如是那白玉京动了手脚,然后被我们找到确凿证据,那就让五彩天下在未来百年千年万年,白玉京道牒修士,一律不准进入五彩天下。”

“那么下次开门,我来带头堵门。”

等到下次开门,相信自己至少也该恢复巅峰实力了,重返玉璞境,武夫止境归真一层,捉对厮杀,打个白玉京仙人,不在话下。

走下台阶,陈平安与范大澈、王忻水并肩而行,随便逛一逛避暑行宫诸多司院衙署。

陈平安只进了那处档案房的屋子,至于其他地方,都是站在门口看几眼。

此地管事人,是个名叫怀丛芝的少年,才十四岁,就已经是一位观海境剑修。

要是在早年的剑气长城,算不得太过天才,但是别忘了,少年是年幼时就跟随飞升城来到了五彩天下,破境如此之快,在陈平安看来堪称神速了。

所以陈平安就很好奇少年为何选择档案房,照理说去那相对门槛最高的监察、斩勘两司,没有任何难度,听到隐官大人的询问后,怀丛芝腼腆一笑,只说自己喜欢看书。

陈平安也没有刨根问底,从屋内“东”字书架上边的“玉”字一格,抽出一本记载白玉京势力的“乙”本“七”字秘录册子。

随手翻阅起来,一座天下的最东边,紫气升腾,天地间道韵浓郁,全部都是来自青冥天下的道门势力,当然是白玉京领衔,紧随其后的,是玄都观和岁除宫在内几个山头,再往后,就是一些寻常宗字头的道门了,最后才是那些小门派或者散修,阶梯分明。

按照当年避暑行宫的旧例,飞升城专门编订了正副两份档案,分别记录天下所有门派和上五境、地仙修士。

随着两本册子不断加厚,档案内容逐渐增多,这就意味着一座崭新天下,越来越筋骨雄健、血肉丰满起来。

只不过这两本绝密档案,不会放在避暑行宫这边,而是搁在飞升城祖师堂。

陈平安翻开一页书,用手指抵住夹在书页间一张便签,不同于先前的白纸黑字,这个条目,以朱笔红字书写,显然是比较重要的注解了,转头望向身边站着的少年,笑道:“丛芝,这是你自己的见解?”

少年使劲点头。

陈平安笑道:“类似见解,如果不是特别紧急的事务,可以慢慢汇总起来,等到凑集三五十条,就交给罗真意或是范大澈看看,可以的话,形成咱们档案房这边的某种定例,以后人手多了,就不会手忙脚乱,有个循规蹈矩的章程在,就可以让后便进入档案房的同僚们按部就班行事了,你这个一把手,也会省力不少。”

少年使劲点头,默默记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网友对 第九百一十三章 龙门对 的精彩评论

13 comments

  1. 妖兔

    陈平安回头望了眼

    沙发
  2. 游涛

    好早。。。。幸好进来看了看

    板凳
  3. 静心得意

    总管的更新真的好随心

    地板
  4. 啊这

    啊这

    4楼
  5. 永无宁日

    难得留个名,哎,几天假了,几分钟看完

    5楼
  6. 焦挺

    先回再看

    6楼
  7. 水。。。。。。。。。。。

    小板凳

    7楼
  8. 您的大名

    这两天暴雨,好多水。

    8楼
  9. 谦虚谦虚

    谦虚谦虚

    9楼
  10. 不爱鼠妇宋青书

    剑终于来了😖

    10楼
  11. 平常心

    左右阿良生出孩子来了么?

    11楼
  12. 歌唱

    大海啊全是@水

    12楼
  13. 右左

    确实,郑州这两天总下雨,全是水

    13楼

Leave a Reply

昵称
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