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学塾那边

一到炎炎夏日就像撑起一把荫凉大伞的老槐树,没了,铁锁井被私家圈禁起来,让老人们心心念念的甘甜的井水,喝不着了,神仙坟少了好多的蛐蛐声,一脚下去吱呀作响的老瓷山再也爬不上去,所幸春天里犹有桃叶巷的一树树桃花,深红可爱,浅红也可爱。

人生有聚终有散,所幸有散又有聚。

今天的旧学塾那边,聚拢了许多离乡之后的返乡人。

李槐,林守一,董水井,石春嘉,在返回书院之前,约好了今天一起重返学塾,也没太多说头,就是去那边看看,坐坐。

董水井托人找县衙户房那边的胥吏,取来钥匙帮忙开了门,寻常不知道董水井的能耐,不知道董半城的那个称呼,可是董水井贩卖的糯米酒酿,早已远销大骊京城,据说连那如鸟雀往来白云中的仙家渡船,都会搁放此酒,这是谁都瞧得见的滚滚财源。

四位曾经在此求学的同窗好友,李槐和董水井一路挑水而来,扁担水桶抹布这些物什,都是从李槐祖宅里边拿来的,石嘉春手挽篮子,都装在里边了。林守一当年便是有钱人家的少爷,衣穿不愁,不太有机会做这些活计,今天也想要挑水,结果董水井笑道李槐家附近汲水处,那边我更熟悉些。

所以两手空空的林守一,就跟凑近了身边的石春嘉一路闲聊。

两人的家族都迁往了大骊京城,林守一的父亲属于升迁为京官,石家却不过是有钱而已,落在京城本土人氏眼中,就是外乡来的土财主,浑身的泥腥味,石家早些年做生意,并不顺利,被人坑了都找不到说理的地方。石春嘉有些话,先前那次在骑龙巷铺子人多,便是开玩笑,也不好多说,这会儿只有林守一在,石春嘉便敞开了挖苦、埋怨林守一,说家里人在京城磕磕碰碰,提了猪头都找不着庙,便去了找了林守一的父亲,不曾想吃闭门羹不至于,只是进了宅子喝了茶叙过旧,也就算是完事了,林守一的父亲,摆明了不乐意帮忙。

石春嘉嫁为人妇,不再是早年那个无忧无虑的羊角辫小丫头,但是之所以愿意开门见山聊这些,还是愿意将林守一当朋友。父辈怎么打交道,那是父辈的事情,石春嘉离开了学塾和书院,变成了一个相夫教子的妇道人家,就愈发珍惜那段蒙学岁月了。

能够与人当面牢骚的言语,那就是没在心底怨怼的缘故。

林守一也没有为自己父亲和家族遮掩什么,说道:“我爹是什么性情,我家是怎么个光景,你还不清楚?当年同窗,谁敢去我家玩耍?宝瓶当年胆子大不大,你看她去过我家几次?”

林家门风,早年在小镇一直就很古怪,不太喜欢与外人讲人情,林守一的父亲,更奇怪,在督造衙门做事,清清爽爽,是一个人,回了家,沉默寡言,是一个人,面对庶子林守一,近乎苛刻,又是另外一个人,那个男人几乎与任何人相处,都处处拎得太清楚,因为做事得力的缘故,在督造衙署口碑极好,与几任督造官都处得很好,所以除了衙门同僚的交口称赞之外,林守一身为家主,或是父亲,就显得有些刻薄寡情了。

当年远游大隋书院,寄给林守一的家书,内容从来简明扼要,好似算账一般。

不管林守一如今在大隋朝野,是如何的名动四方,连大骊官场那边都有了偌大名声,可那个男人,一直好像没这么个儿子,从未写信与林守一说半句得空便回家看看的言语。

石春嘉记起一事,打趣道:“林守一,连我几个朋友都听说你了,多大的能耐啊,事迹才能传到那大骊京城,说你定然可以成为书院贤人,便是君子也是敢想一想的,还是修道有成的山上神仙了,相貌又好……”

说到这里,石春嘉侧过身,打量着一袭青衫的林守一,“呦,还真俊,以前真是半点瞧不出,成天板着个脸,跟小夫子似的,可不讨喜。”

林守一说道:“这种话,有本事当着边文茂的面说。”

石春嘉笑道:“我也没说你比我夫君好看啊。”

林守一摇摇头,没说什么。

石春嘉有些感慨,“那会儿吧,学塾就数你和李槐的书籍最新,翻了一年都没两样,李槐是不爱翻书,一看书就犯困,你是翻书最小心。”

林守一笑道:“这种小事,你还记得?”

石春嘉反问道:“不记这些,记什么呢?”

林守一点头道:“是个好习惯。”

林守一犹豫了一下,说道:“以后若是京城有事,我会找边文茂帮忙的。”

石春嘉愣了愣,然后大笑起来,伸手指了指林守一,“从小就你说话最少,念头最绕。”

林守一哪里需要有求于边文茂?

这种帮人还会垫台阶、搭梯子的事情,大概就是林守一独有的温柔和善意了。

在学塾那边,李槐一边打扫,一边大声朗诵着一篇家训文章的开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遥想当年,每个清晨时分,齐先生就会早早开始打扫学塾,这些事情,从来亲力亲为,不用书童赵繇去做。

董水井笑着接话道:“要内外整洁。”

石春嘉抹着桌案,闻言后扬了扬手中抹布,跟着说道:“即昏便息,关锁门户。”

不远处林守一微笑道:“必亲自检点。”

林守一仔细擦拭着窗栏,山下求学,山上修道,修身修心,何尝不是如此?

石春嘉的夫君边文茂,也回到了这座槐黄县城,小镇属于县府郡府同在,边文茂投了名帖,需要拜访一趟宝溪郡守傅玉。

傅玉亦是位身份不俗的京城世家子,边家与傅家,有些香火情,都属于大骊清流,只是边家比起傅家,还是要逊sè很多。不过傅家没曹、袁两姓那那般钟鸣鼎食,终究不属于上柱国姓氏,傅玉此人曾是龙泉首任县令吴鸢的文秘书郎,很深藏不露。

龙泉郡升为龙州后,辖下青瓷、宝溪、三江和香火四郡,袁郡守属于就地升迁的青瓷郡主官,其余三郡太守都是京官出身,世族寒族皆有,宝溪郡则被傅玉收入囊中。

边文茂愿意投贴宝溪郡守府,却不敢去青瓷郡衙门拜访,这就是上柱国姓氏积威深重使然了。

事实上傅玉虽然如今与袁家嫡孙品秩相当,都是一郡太守,但是每次去往州城刺史官邸议事,别说傅玉,便是刺史魏礼,面对那位袁郡守,都不轻松。

不光光是袁郡守的出身,袁郡守自身操守、治政手段,更是

关键。

于禄和谢谢先去了趟袁氏祖宅,然后赶来学塾这边,挑了两个无人的座位。

他们两个都曾是大骊旧山崖书院的外乡学子,只是不比李槐他们这么跟齐先生亲近。他们作为卢氏遗民流徙至此,只见到了崔东山,没能见到创办山崖书院和这座小镇学塾的齐先生。

很凑巧,宋集薪和婢女稚圭,也是今天故地重游,他们没有去学塾课堂落座,宋集薪在学塾那边除了赵繇,跟林守一他们几乎不打交道,宋集薪带着稚圭去了后院,他坐在在石桌那边,是齐先生指点他和赵繇下棋的地方,稚圭像往常那样,站在北边柴门外边。

宋集薪神sè落寞,伸手拂过桌面。

不知道那个下棋总算输给自己的赵繇,如今远游异乡,是否还算安稳。

宋集薪转过头,望向那个闲来无事正在掰弯一枝柳条的稚圭。

她踮起脚尖,轻轻摇晃树枝。

宋集薪看着她那张百看不厌更喜欢的侧脸,恨不起来,不愿意,舍不得。

她转过头,好似完全忘记了那天的开诚布公,又变成了与宋集薪相依为命的婢女,松了手,嫣然笑道:“公子,想下棋了?”

宋集薪微微摇头。

除了李槐、宋集薪这两拨人之外,还有两个意想不到的官场大人物,大驾光临。

勤政务实的袁郡守,风流不羁的曹督造。

都没有携带扈从,一个是故意不带,一个是根本没有。

事实上,这两位皆出身上柱国姓氏的同龄人,都曾是大骊京城旧山崖书院的学生。

不过与亡国太子于禄差不多,都不曾经亲眼见过齐先生,更没办法亲耳聆听齐先生的教诲。

曹督造斜靠窗户,腰间系挂着一只朱红sè酒葫芦,是寻常材质,只是来小镇多少年,小酒葫芦就陪伴了多少年,摩挲得光亮,包浆可人,是曹督造的心爱之物,千金不换。

见着了那位脱了官袍穿上青衫的郡守大人,曹督造惊讶道:“袁郡守可是大忙人,每天陀螺滴溜溜转,脚不离地,屁股不贴椅凳,袁大人自己不晕头,看得旁人都好似喝醉酒。这槐黄县往返一趟,得耽误多少正事啊。”

袁郡守神sè淡漠,“与你言语,比较耽误事。”

大骊袁曹两姓,如今在整个宝瓶洲,都是名气最大的上柱国姓氏,理由很简单,一洲版图,张贴的门神,半数是两人的老祖宗,槐黄县境内的老瓷山文庙,神仙坟武庙,两家老祖亦是被塑造金身,以陪祀神祇的身份享受香火。

曹督造摘下腰间酒壶,抿了一小口,眯起眼,仿佛每当喝酒,便是人生圆满时分。

袁郡守站姿笔挺,与那惫懒的曹督造是一个天一个地,这位在大骊官场上口碑极好的袁氏子弟,说道:“不知道袁督造每次醉醺醺出门,晃悠悠回家,瞧见那门上的老祖宗画像,会不会醒酒几分。”

曹督造是出了名的没架子,嗜酒如命,不喜豪饮,就是小口慢饮,所以好像一天到晚都在喝,人生路就是去买酒的路,半路停步,与谁都能聊天打屁。

所幸地址就在小镇上的那座窑务督造署,就是个清净衙门,天不管地不管的,名义上属于礼部直辖,京城吏部那边也无权过问。事实上礼部能不能管得着龙泉窑务督造,大骊京城官场人人心里跟明镜似的。

曹督造专门叮嘱过佐官,衙门里边所有官员、胥吏的政绩考评,一律写好或极好。

只得了个好字的,若是送些好酒,那就极好了。

去年到了极好的,不送些酒,今年那就不再极好了。

窑务督造衙署的官场规矩,就这么简单,省心省力得让大小官员,无论清流浊流,皆要目瞪口呆,然后喜逐颜开,这样好对付的主官,提着灯笼也难找啊。

曹督造自己不把官帽子当回事,小镇百姓久而久之,见这位年轻官老爷真不是假装平易近人,也就跟着不当一回事了。

黄二娘敢笑骂他,搬去了州城的刘大眼珠子之流,也敢与曹督造在酒桌上称兄道弟,回了州城,见人就说与那位曹督造是好哥们,甚至连那些穿开裆裤的屁大孩子,都喜欢与游手好闲的曹督造嬉戏打闹,若是与爹告状,多半无用,若是与娘亲哭诉,只要妇人泼辣些,都敢扒曹督造的衣服。

曹督造早已将小镇方言说得无比地道了,若是与人以大骊官话言语,反而不自在。

曹督造斜眼看那极其相熟的同龄人,回了一句,“不晓得最恪守礼仪的袁郡守,每次见着了门神画像,会不会下跪磕头啊。”

若是两人没来这趟小镇历练,作为官场的起步,郡守袁正定绝对不会跟对方言语半句,而督造官曹耕心多半会主动与袁正定说话,但是绝对没办法说得这么“婉约”。

袁正定沉默片刻,“如此不务正业,以后有脸去那篪儿街吗?”

曹耕心晃荡着手中酒壶,笑嘻嘻道:“用脸走路啊,袁大人这句说得十分谐趣了。下次京城再有谁敢说袁大人唯一的美中不足,是稍稍不够风趣,我在路上碰着了,上去就是两个大嘴巴子。”

袁正定继续问道:“还记得关翳然和刘洵美吗?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小时候这两个将种子弟,都喜欢跟在你屁股后头厮混。”

如今那两人虽然品秩依旧不算太高,但是足可与他袁正定与曹耕心平起平坐了,关键是后来官场走势,好像那两个将种,已经破了个大瓶颈。

那就是文武身份的转换。

看网友对 第六百五十六章 学塾那边 的精彩评论

47 comments

  1. 老酒鬼

    第一

    沙发
  2. 平安

    第一

    板凳
  3. 哎呀

    早早早,有沙发了啊

    地板
  4. 匿名

    前十

    4楼
  5. 落魄山 马屁堂

    这个马屁香

    5楼
  6. 小米粒

    前排?

    6楼
  7. 老酒鬼

    嘿嘿嘿

    7楼
  8. 烟火戏诸侯

    老子写不出来,烂尾挂球

    8楼
  9. 陈皮皮

    前十了

    9楼
  10. 匿名

    第一?

    10楼
  11. 匿名

    第十还是我

    11楼
  12. 匿名

    剧情拖沓呀

    12楼
  13. 宝瓶姐姐

    来啦来啦

    13楼
  14. 孙小胖

    来喽来喽

    14楼
  15. 咿呀呀

    这见风使舵的本事果然是野修的看家本事

    15楼
  16. 赚钱

    一楼

    16楼
  17. 匿名

    少了石春嘉

    17楼
  18. 匿名

    扎马尾辫的青衣女子,阮秀。穿着红棉袄的李宝瓶,李槐,林守一,董水井。于禄,谢谢。马苦玄。 宋集薪,稚圭。 刘羡阳,顾璨
    有这么腻害?

    18楼
  19. 陈皮皮

    沙发

    19楼
  20. 匿名

    一楼。。

    20楼
  21. 紫川

    好水啊!

    21楼
  22. 陈平安

    我要回家,我也要参加聚会。

    22楼
  23. 匿名

    这里少了六百五十五章。。大家注意

    23楼
  24. 陈平安

    现在的小地方都是神仙群聚,不过有事儿提一句陈平安准没错。

    24楼
  25. 匿名

    俺也一样!

    25楼
  26. 匿名

    总管是真的水

    26楼
  27. 水你妈啊

    如题,写这么好看你还说水

    27楼
  28. 陈平安

    听说你们 2个都是我至交好友

    28楼
  29. 匿名

    nice,nice,越看越喜欢

    29楼
  30. 呵呵

    我看着陈平安一路走来

    30楼
  31. 账本

    总管别睡了~~~少一章

    31楼
  32. 两碗煎蛋面

    先生就永远是先生~——齐先生。

    32楼
  33. 狗日的二掌柜

    齐静春眼光独到,挑选的学生大善

    33楼
  34. 米粒

    谁都没瞧看见我,江湖太凶

    34楼
  35. 匿名

    中间少一章就这么发出来了????

    35楼
  36. 大本钟上天台le

    先生独坐,翻书如风~

    36楼
  37. 柳铁头

    怕个鸡脖,趁他们现在还没成长起来,一巴掌拍翻他们全部

    37楼
  38. 落魄山主陈平安

    我莫名又多了两个至交好友?🤨🤭

    38楼
  39. 清明几更啊?

    又来?骗我跟新程序给我发邮件。。。

    39楼
  40. 烽火要太监了

    真是特么讨厌稚圭那娘们儿 还写得一个个都爱她

    40楼
  41. 匿名

    655章呢

    41楼
  42. 匿名

    人家小宝瓶的哥哥李希圣刚刚教训完柳赤诚,记吃不记打?

    42楼
  43. 道祖坐下大弟子

    哦?听说你要欺负我妹妹?

    43楼
  44. 一剑破万膜

    我与陈平安是至交好友!

    44楼
  45. 春城无梦

    世事就是这么怪,所有看热闹的人,都喜欢有那旗鼓相当的宿敌之争,愿意给予更多的注意力。若是谁早早单枪匹马,一骑绝尘,反而不是多好的好事。能够与人当面牢骚的言语,那就是没在心底怨怼的缘故。

    45楼
  46. 后的森

    一般几点更新啊

    46楼
  47. 匿名

    又改了前面几章?

    47楼

Leave a Reply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