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九章 让道

李二带着媳妇和女儿,跟着女婿韩澄江,一起走了趟北俱芦洲北边的花翎王朝,这算是两家结亲后,第一次正儿八经串门走亲戚。

妇人自打下了马车,在那条名为乔梓巷、却比大街更宽的地儿,等到见着了女婿家的府邸,还没跨过那道高高的门槛,她就开始局促不安,两只手都不知道搁哪儿了。

女婿先前说了这条乔梓巷的由来,什么乔木高高然而上,梓木晋晋然而俯,还有一些道理,妇人也听不懂,就没太上心,只是等她听说一整条巷子都是他们韩家的,按照韩氏祖训不得分家。这让妇人咂舌不已,女婿家也太有钱了,这么长一条巷子,都姓韩?光是一年的饭钱,都不是一笔小数目了吧?

只说门口那么大的一块金字匾额,加上那两尊蹲着都比人还要高的白玉狮子,就已经给妇人一个结结实实的下马威,等到进了宅子,弯来绕去的,转得她头晕,一路上都没点鸡粪狗屎,吐口痰都不敢,妇人狠狠掐了一把男人的腰肉,男人转头咧嘴一笑,就要伸手握住她的手,被妇人连忙拍掉,老夫老妻的,也不害臊,若是被这里边的读书人瞧见了,顺带着看不起咱们槐子,咋办。

妇人只得轻轻掐了一把自己的胳膊,疼,不是做梦。

之前带着女儿女婿,一起回了趟家乡小镇,同样是亲戚家,妇人都敢嫌弃掌厨的姑子手艺不济了,如今到了女婿家里,真是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妇人其实早就知道女婿出身很好,是那种所谓的大户人家,书香门第。但是妇人哪里能够想象,女婿家的门槛会这么高,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嘛。

女儿如今嫁了人,还是老样子,闷闷的,李柳打小就这脾气,不大气,没法子,她脾气随爹嘛,亏得女儿模样、身段都随自己,不然如今估计就是个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

倒是自家男人,平时看不出来,几棍子打不出个响屁的德行,不曾想关键时刻,还挺镇得住场面,见了谁都不犯怵,也不怎么说话,板着脸,点点头,确实比自己更沉得住气。这让妇人稍稍心安几分,只是忍不住轻声提醒男人一句,李二,就这样,少说话,反正别给槐子丢脸,不然我跟你急眼,晚上打地铺去。

李二咧嘴一笑,点点头。

妇人赶紧一瞪眼,土老帽。

韩澄江赶忙笑着说道:“丈母娘,不用这么拘谨,就当自己家好了。”

其实这个丈母娘紧张,韩澄江更紧张,也就只是没有摆在脸上,他就怕家族里边的繁文缛节,惹来妻子一家三口的不适应。

所以在返乡路上,韩澄江就接连寄了两封家书回绛县桥梓巷,提醒家族这边,不可缺了礼数,同时尽量不要兴师动众。要不是爷爷亲自回了一封书信,让他这个孙子只管放心,不然韩澄江还能再写一封。

妇人声若蚊蝇,小心翼翼道:“澄江,听说你是长子长孙,家大业大的,规矩肯定多,咱们家不一样,小门小户穷惯了的,柳儿又是个闷葫芦,就怕给你丢人现眼哩。”

家乡槐黄县和狮子峰山脚小镇那边,但凡家里边人丁稍微多一点,都要争来抢去的,韩家这么个高门大户,还不得打破头去?

在韩府待了几天,儿子李槐是大隋山崖书院的贤人,这是妇人最拿得出手的事情了。

结果到了这边,才晓得女婿家,书院的副山长、君子贤人,一双手都数不过来。

妇人实在是待不住,住不惯,怕闹笑话,出丑,在那家宴上,吃个饭夹个菜,都不晓得往哪儿下筷子。

幸好那个韩澄江的爷爷,韩老爷子和气得很,以前是在京城那边当官的,年纪大了,就告老还乡了,在宴席上,也没有半点官老爷的架子,都让妇人生出一种错觉,莫不是你们乔梓巷韩家,欠我们家钱啦?

听说韩澄江的爹娘,如今都在赶来绛县的路上,因为韩澄江的父亲,也是个当京官的,返乡需要与朝廷告假。

韩澄江的父亲,正是花翎王朝的当朝首辅。

而这个韩老爷子,又正好是上任首辅,当了将近四十年的一国宰执,当之无愧的群臣领袖。

花翎王朝的吏部和兵部,历来不是姓韩,就是武据韩氏的门生。

妇人就想着见过了亲家,就早点去狮子峰山脚的小镇铺子,还是那边自在些,听得见鸡鸣狗吠,说话嗓门大些,谁管呐。

不像这边,丫鬟仆役们走路都没个声响的,就是那些个屁大孩子,在府上见着了他们,也会一个个学那夫子作揖,约莫这就叫知书达理吧。

在一间铺设有地龙的书房,年近百岁高龄却依旧精神瞿烁的韩老爷子,看着孙子和孙媳妇,老人笑容慈祥,十分欣慰。

韩澄江其实是一位下五境练气士,属于误打误撞走上修行路,志不在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对那所谓的证道长生从无兴趣。

韩老爷子神sè和蔼,望向那个看着柔柔弱弱的女子,笑问道:“可还住得惯?”

李柳微笑道:“我还行,就是娘亲不太习惯。”

韩老爷子点头笑道:“无妨,在县城外边,韩家还有一处山林别业,回头让澄江带你们去那边住,与乡野无异。”

李柳道了一声谢。

作为武据韩氏的家主,韩老爷子的消息,当然很灵通,再者李二和狮子峰那边也没如何藏掖,便对这家人,大致知根知底了。

狮子峰李二,是一位止境武夫,其实他不是北俱芦洲本土人氏,来自宝瓶洲骊珠洞天。只不过如今的北俱芦洲山上仙师,知晓此事,还是不多。

听说那个老匹夫王赴愬曾经去过狮子峰山脚,在李二这边挨了顿打,之后在文庙议事鸳鸯渚那边,止境、山巅武夫扎堆垂钓,王赴愬好像与人说过李二的拳法,其实一般,不重。

北俱芦洲的花翎王朝,与那中部的大源卢氏王朝差不多,都是屈指可数的大国,国力鼎盛,更是少数几个山下庙堂能管山上仙府的王朝,要知道这可是在北俱芦洲,而这个家族祠堂位于曲沃郡绛县的武据韩氏,在花翎王朝,一直有那“太上皇”的绰号,历史上拥有“文”“武”谥号的,多达百余人,配享太庙的韩氏先贤,数量可观。

但是作为韩氏嫡长孙的韩澄江,已经不惑之年,在庙堂上却仍是毫无建树,做官只做到了礼部郎中,然后修了五六年书,前些年就干脆辞官了。

之前花翎王朝着手编订大部头巨著,担任正总裁官的翰林院侍讲学士,举荐礼部郎中韩澄江为总编纂官。

韩老爷子问道:“如今在做什么?”

这些年韩澄江一直在外游历,爷孙见面次数,屈指可数。

正襟危坐的韩澄江,恭敬答道:“正在编撰两本书籍,分别暂名为《百家杂钞》和《警言联璧》。”

韩澄江读书很杂,将自己看书过程中的序跋、诏令和那列传典志祭文奏议等,分门别类,抄录整理。每遇先贤嘉言警句,不问古今,随手辄记,韩澄江就再额外将这些语句单独拎出来,又分成治学、存养、处世和文藻等十类,条分缕晰,编订成册。

韩老爷子笑着点头,“那就是类似两吴选定的《古文观止》,和那陆湘客的《醉古堂剑扫》了。”

韩澄江说道:“就只是拾人牙慧了。”

韩老爷子摆手道:“两部书做得好,也不失为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回头把草稿给我看看,帮你把把关。以后若能版刻出书,记得用化名就是了。”

韩澄江答应下来。

老人突然笑道:“李柳,澄江写得一手好字,槐黄县城祖宅那边的春联?”

孙子韩澄江的书法,确实极具功力,深得当今天子青睐,故而花翎王朝每有御制碑版,必然让韩澄江提笔书写,在担任总编纂官之前,就连皇帝陛下的书斋名,都是韩澄江的手笔。

韩澄江是公认的少年神童,弱冠之龄,就考取了二甲头名,传闻这还是韩首辅以“官宦之子不该占天下寒士之先”的理由,与陛下主动请求降低嫡长子韩澄江的殿试名次。故而此次韩首辅返乡祭祖,尤其还需要见一见亲家,皇帝陛下便赐下一柄玉如意,寓意“此次出京往来事事如意”,此外还赠予内府孤本书籍百余,当然是专门给韩澄江的。

李柳笑道:“春联和福字,都是我弟弟写的。”

言语无忌,直来直往。

韩老爷子闻言哑然。

韩澄江看到爷爷脸上这种不常见的表情,忍住笑。

李柳瞥了眼文房匾额,愧怍斋。

取自亚圣的那句“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而且与门口的那条乔梓巷也算一种呼应。

墙上悬一副对联,铁画银钩。

风来海立,剑鞘之中有龙气。

云抱山行,酒杯以外皆鸿毛。

韩澄江轻声笑道:“爷爷其实不喜欢喝酒,就只是单纯喜欢这幅对联。”

爷爷年轻那会儿,还曾投身沙场,戎马生涯十数年,是一位著名儒将。

所以韩老首辅后来在官场上,有一句奇怪言语。

我的朋友,多是你们不认识的年轻人。

老人感慨道:“狮子峰是个修行的好地方,我只在年少时去过一次,这类天下名山道场处久了,不光是修道之人的风水宝地,可以让读书人开阔心境,最能感发人希圣希贤之志、利己利人之心。”

狮子峰山主,一位久负盛名的老元婴修士,与鱼凫书院上任山长周密,还是关系极好的挚友。

老人突然问了一个在外人看来,会觉得极为不可思议的问题,“能不能问一句,怎么看得上澄江?”

李柳直截了当道:“属于山上事,既有宿怨,也有宿缘,得在这一世做个清爽的了断。”

她跟韩澄江成亲,先前就只是在狮子峰那边的山脚小镇,办了一场喜酒,韩家那边无人露面。

韩澄江和武据韩氏也算好说话了。

韩澄江的两次前世,在中土神洲,流霞洲,都与一次次兵解转世皆生而知之的李柳,有过不小的交集。

当初杨老头让李二一家三口,离开小镇,搬去北俱芦洲,而那次出门游历的韩澄江就刚好碰到了李柳,然后一起去往狮子峰。

就好似一桩天定的缘分。

李柳倒是心知肚明,是杨老头托付蔡道煌的手笔,定婚店内翻开姻缘谱,写名字,牵红线。

作为交换,杨老头送给了胡沣一桩机缘,这才得以上山修行。

不过那只藏着一座洞天的金sè蝉蜕,就只是弟弟李槐随手为之。

韩老爷子怔怔无言,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李柳,你当下的境界?”

李柳说道:“仙人境。”

韩老爷子看了眼韩澄江,好像也是头回听说此事,却是一脸无所谓的神sè,心宽多福,确实不假。

先前韩澄江陪着回乡省亲的李柳,在那槐黄县城,挑水砍柴的活计,也做得,粗茶淡饭也吃得,就是被好友刘羡阳吓得不轻,故意将那林守一和董水井,说成是打小就喜欢套麻袋敲闷棍的混世魔王。

参加过落魄山建立宗门的庆典观礼,还跟那位主动下山登门拜访的陈山主,喝了一顿酒,对方酒量实在太好,喝不过。

韩老爷子沉默许久,伸手出袖,抬了抬,轻声问道:“可有希望更上一层楼?”

李柳点头道:“至多百年,必然之事

。”

韩老爷子再次沉默。

如今咱们北俱芦洲,飞升境修士,好像暂时就只有一位吧。

趴地峰的火龙真人。

老人笑道:“立不世之功勋而终保晚节、身后名者,不多的。李柳,以后澄江就托付给你了。”

功高震主一事,历来是古人在封侯拜相的路上,如何都绕不过去的险隘。

李柳点头道:“没问题。”

老人好奇问道:“听说那位陈隐官也是出身骊珠洞天,好像如今还很年轻,他具体岁数是多大?”

李柳说道:“四十岁出头一点。”

老人犹豫了一下,问道:“能不能问一下陈隐官的境界?”

按照之前的说法,作为数座天下的年轻十人之一,剑气长城的陈十一,是玉璞境剑修,山巅境武夫。

李柳想了想,摇头道:“难说。”

————

红烛镇,小巷里边的书铺。

来了个五短身材的木讷汉子,看着那个懒洋洋躺在藤椅上的黑衣青年,说道:“来买书。”

冲澹江水神李锦立即坐起身,笑道:“稀客稀客,难得难得。”

当初眼前这个家伙,狮子大开口,跟大骊直接讨要一个州城隍的位置,若是只给那郡县城隍爷的头衔,他就继续在那馒头山土地庙待着,不挪窝了。

山水官场的升迁,一个萝卜一个坑,比朝廷补缺更难。不过大骊朝廷还真就答应了此事。

曾几何时,一个才二十岁的年轻人,帮助神水国的开国皇帝,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就打下了将近半壁江山的辽阔版图。

几乎统一了历史上的古蜀地界,那会儿的神水国,疆域广袤,囊括了如今大隋王朝和黄庭国,就连昔年大骊宋氏的宗主国,位于宝瓶洲最北端的卢氏王朝,也有一部分版图,属于神水国边境州郡。

一代名将,开国功臣。

功成身退之时,好像还不到四十岁。

只不过此人的名字,倒是半点不稀奇,张平。

如今红烛镇那边就有好几个叫张平的。

大骊北岳披云山的第一场夜游宴,辖境内唯一一位没有到场的山水神灵,就是这位馒头山的小小土地爷。

外界猜测是品秩太低,未曾受邀,可事实上,山君府的第一批请帖,而且还是魏檗的亲笔手书,邀请之人,就是这个张平。

而魏檗,曾是神水国的大岳山君。只不过那会儿神水国,不断有国土分裂出去,版图缩减得厉害。

等到大骊宋氏立国之后,将魏檗这个亡国余孽,一贬再贬,直接从一个大王朝的五岳山君,最终沦为棋墩山的土地公。

与那旧朱荧王朝的山君晋青,是截然不同的境遇,也难怪两位大岳山君,是出了名的各自看不顺眼。

这位州城隍爷问道:“有没有兵书?”

李锦指了指一处书架,“都在那边了。”

张平走到那处书架前,扫了几眼,抽出一本版刻精良的二十七史百将传,是说那中土神洲历朝名将的,汉子随手翻了几页,又放回去,重新取出一本,好像找到了想要浏览的某位名将列传,将书籍收入袖中,转头问道:“多少钱?”

李锦笑道:“破例不收钱,送你了。”

张平也没客套寒暄的意思,转身就要走。

李锦招手道:“再聊会儿,如果没记错,这是你第一次来书铺?”

张平停下脚步,问道:“怎么回事?”

先前这红烛镇书铺,山水气象的动静不小,连州城城隍庙那边都察觉到了这边的异象。

李锦笑道:“之前落魄山的大管家,送了我两幅画,陈山主前不久来了这边一趟,帮忙描金,钤印私章。”

张平点头道:“恭喜。”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李锦摇摇头,笑道:“你一个兵家子弟,倒像是个道家练气士。”

就像那本名将列传,其中一人,便是这个张平极为推崇的杀神,姓白。

浩然天下各地武庙,依循文庙礼制而建。

郡县两级,只悬武庙十哲的挂像,州一级武庙,财力不足的,挂像,有那财力的,就为武庙殿上十人塑造神像。

各国京城、陪都,分成殿上十人及两庑六十二人,一同享受人间香火。

传闻那中土亚圣府,红边黑sè油漆大门,嵌着狻猊,绕过影壁,便是仪门,两边各挂两幅等人高的彩绘门神,总计四位武庙陪祀圣贤,正是那“武功无瑕”武庙十哲中的四位。

李锦笑道:“你仰慕的那位,实在是杀性太重,手段过于酷烈了。”

张平神sè淡然道:“我给他牵马都不配,至于你们,就别妄加评论了。”

武庙七十二将,主殿十人,两庑六十二人,不同于变动极少的文庙,武庙经常会有神主更换,颇为频繁,但是一般来说,陪祀人选更换挂像、雕像和神主,浩然天下异议不会太大,唯有一人是例外,入庙陪祀岁月极久,从最早的武庙副祀十哲,却在后世地位一降再降,先是被撤出主殿,搬去了两庑之一,然后名次越来越低,差点连陪祀两庑的资格都要失去,如今在武庙里边,就只是位列第四等名将之列。

宝瓶洲是小地方,历史上只有一位武将入选武庙,但是陪祀岁月极为短暂,很快就被剔除出去,因为被别洲名将顶替位置了。

以至于后世宝瓶洲,根本就不知道兵家老黄历上边,还有这么一页。

而此人正是神水国张平。

李锦笑问道:“那个与你相依为命的小家伙呢?”

张平瞥了眼馒头山土地庙那边,没好气道:“小崽子又去那边点卯了。”

李锦忍俊不禁,“也是一桩不小的善缘。”

红烛镇往西约莫两百里水路,水面辽阔,水势平稳的江心地带,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山头,有个俗称,馒头山,上边有个香火还算凑合的土地庙。

如今那个张平发迹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土地庙也没荒废,虽然神主金身迁徙去了州城隍庙,这边类似下山,都有了庙祝,修缮了客房,在香火小人的拼死谏言之下,这才拿出点钱,给这边的泥塑神像重新彩绘、贴金,看着终于有那么点人模狗样了。

一位身穿朱衣腰系白玉带的香火小人儿,约莫巴掌高,骂骂咧咧,张平这厮就是个王八蛋,带着自己来到这边,结果他说走就走了,也不捎自己一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网友对 第九百四十九章 让道 的精彩评论

27 comments

  1. 繁华落尽人独立

    不让。。。

    沙发
  2. 静心🉐️意

    板凳🈶️木有

    板凳
  3. 烽火戏诸侯

    1第一

    地板
  4. 崩了真君

    凭啥让

    4楼
  5. 魔鬼筋肉人

    比如当初在那泥瓶巷,一定是有个这么个人,让道祖让道。
    ——时间太久了,快忘了这段了,哪位给回忆一下?

    5楼
  6. 让道

    咋还有16境了

    6楼
  7. 路人

    至圣先师实锤,旧天庭共主板上钉钉的十六境!
    道祖目送着陈平安走进泥瓶巷,亦是给“一”让道!

    7楼
  8. 游客

    啧啧,那大骊地支是真差点闯大祸了。
    那个“一”给放出来了。

    8楼
  9. 剑客

    天地间云雾散去,依稀可见有人领衔,数道身影紧随其后,渐次登高。
    但是在这之前,至圣先师又看出了某个不同寻常之处。
    至圣先师忍不住拍栏而笑。
    那幅画面一闪而逝,是之前三教祖师联袂去往骊珠洞天旧址,当时在小镇之内,三人之中,唯有道祖见了陈平安。
    道祖与陈平安并肩而行,一起走向那条泥瓶巷。
    最终道祖止步于小巷之外。——第九百三十章 与诸君借取千山万水(十一)

    9楼
  10. 剑客

    道祖站起身,“随我走一趟泥瓶巷。”
    陈平安跟着起身,与道祖一起走出后院,药铺前院的苏店和石灵山浑然不觉。
    跨出门槛,道祖望向街道笑言:“齐静春当年远游小莲花洞天,摘走那枝荷花之前,跟我说了一番言语,修行之旨趣,在于知道,求道之乐趣,在于未知。好家伙,教我修道呢。”
    陈平安会心一笑。
    道祖突然打趣道:“你这个当师弟的也不差,早年尚未练拳学剑,就敢让我让道了。”
    陈平安笑道:“年少无知,说了句冒犯言语,道祖见谅。”

    10楼
  11. 剑客

    ——
    走到小巷口子那边,道祖停下脚步,看着眼前这条小巷,微笑道:“我那个……他细聊。”
    道祖说道:“就走到这里好了。” —— 第八百五十四章 一只笼中雀

    11楼
  12. 剑客

    顺便补一下。
    ——
    吕喦当然听得见陈平安的心声,感叹道:“这绣虎,真敢想,真敢做。”
    青冥天下,道祖散道,白玉京大掌教寇名,短期内注定无法重归玉皇城,那么陆沉如果再被如此针对,坐镇白玉京之人,在数百年内皆变成余斗一人,而无更换,那么一座青冥天下在这期间会发生什么,自然是一个万年未有、硝烟四起的大乱之世,天下十四州,兵戎无数,毕竟对白玉京、尤其是对二掌教铁腕心怀怨怼的王朝、修士和山头,又岂会只有玄都观和岁除宫?

    12楼
  13. 剑客

    只是这两者雄踞一方,根深蒂固,才显得相对扎眼而已。可想而知,白玉京众多天仙将不得不纷纷远游,亲自率领各自道脉的道官,离开五城十二楼,镇压各州,疲于奔命,再加上某些白玉京之外大修士的暗中推波助澜,此起彼伏的战事,注定会愈演愈烈,在真无敌余斗手上,白玉京曾经极其管用的三千多年雷霆手段,就成了火上浇油,白玉京内外,天下道官,陨落无数……
    来怪我崔瀺不仁义,对不住,崔瀺已死,也早就不是文圣一脉首徒了。—— 第九百三十五章 何谓算计

    13楼
  14. 道祖让道

    陆沉

    14楼
  15. 剑客

    最终还是血统论啊

    15楼
  16. 剑客兄牛啊

    剑客兄大善

    16楼
  17. 毫无背景

    整太多背景,显得不纯粹了,陈平安都不是陈平安了!是不是换作者了啊?

    17楼
  18. 右左

    剑客兄好兄弟,祝兄弟一夜三次一次八小时

    18楼
  19. 匿名

    实锤了,陈平安原来以后的成就不是15境,是16境。。。。

    19楼
  20. 歌唱

    看到的越写越大了,估计还得有续集最少的一二三部✍🏻✍🏻✍🏻

    20楼
  21. 哑巴湖大水怪

    沙发

    21楼
  22. 匿名

    剑客兄好兄弟,祝兄弟一夜三次一次八小时

    22楼
  23. 剑客兄大善

    好人一生平安

    23楼
  24. 再写500章

    涨到18境

    24楼
  25. 匿名

    多谢剑客好人兄

    25楼
  26. 17樓還是不明白總管套路

    徐鳳年還真武轉世呢 總管的主角 哪個是普通人

    26楼
  27. 匿名

    更新太慢,太慢,看了前面的都忘了

    27楼

Leave a Reply

昵称
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