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 次第花开 (2)

陈平安站在门口这边,稍稍解禁一丝修士气象。

楚茂绷着脸,冷笑道:“来者是客,何必鬼祟。”

没有转头,继续拿筷子夹菜。

一个洞府境修士,境界不低,胆子不小。

门口那边,出现了一个双手笼袖的青衫男子,微笑道:“楚国师,别来无恙。”

楚茂微微皱眉,缓缓转头,只是当他看到那人容貌身形后,国师大人顿时汗如雨下。

倒是那两个伺候国师大人用餐的婢女,还不知道轻重利害。

只觉得那个翻墙入内的青衫男子,胆子真大,嗯,瞧着模样真俊。

楚茂得一手扶住桌面,这才能晃悠悠站起身,后退几步,先正衣襟,再从袖中摸出一块玉牌,悬在腰边,最后作揖到底,道:“古榆国练气士楚茂,见过陈宗主。”

老子有没眼瞎,先前那场正阳山的镜花水月,看得很欢快的,没少喝酒。

至于楚茂那块由大骊刑部颁发的太平无事牌,当然是末等。

只是楚茂打破脑袋都猜不到,这么一位高不可攀的剑仙,来小小古榆国作甚?

陈平安从袖中摸出一块无事牌,“这么巧,我也有一块。”

不曾想这么一块供奉牌,用处颇多。

楚茂立即见风转舵道:“真是不敢想象的事情,竟然有幸与陈剑仙同是大骊供奉修士,在这之前,还痴心妄想着能够换成一块二等供奉头衔,便好了,可如今大骊便是赏我一块头等无事牌,都要拒绝了。”

陈平安抬脚跨过门槛,手腕一拧,多出那只朱红sè酒壶模样的养剑葫,笑道:“是你自己说的,将来只要路过古榆国,就一定要来你这边做客,就算是去皇宫饮酒都无妨,还建议我最好是挑个风雪夜,咱俩坐在那大殿屋脊之上,大大方方饮酒赏雪,就算皇帝知道了,都不会赶人。”

当初楚茂自称与楚氏皇帝,是相互帮衬又相互提防的关系。其实回头来看,是一番极有良心的实诚话了。

楚茂站在原地,怔怔无言,天打五雷轰一般。

眼前这位青衫剑仙,怎么可能会是当年的那个少年郎?!

这才几十年功夫?那会儿,自己跟少年剑修一场狭路相逢,双方怎么都算……打得有来有回吧?

再说了,你一个上五境的剑仙老爷,把我一个小小的观海境精怪,当做个屁放了不行吗?

何必刨根问底翻旧账,白白折损了仙家气度。

陈平安搬了条椅子坐下,与一位侍女笑道:“劳驾姑娘,帮忙添一双碗筷。”

楚茂刚要训斥那只没半点眼力劲的呆头鹅几句,结果发现那位剑仙似笑非笑望向自己,楚茂立即与那婢女和颜悦sè道:“记得再拿几坛好酒来。”

陈平安落座后,随口问道:“你与那个白鹿道人还没有往来?”

对那个作为楚茂盟友之一的白鹿道人,很难不记忆犹新。

来得很快,跑得更快。

当时楚茂见势不妙,就立即喊秦山神和白鹿道人赶来助阵,不曾想那个刚刚在游廊飘然落地的白鹿道人,才触地,就脚尖一点,以手中拂尘变幻出一头白鹿坐骑,来也匆匆去更匆匆,撂下一句“娘咧,剑修!”

其实那会儿的陈平安哪里能算剑修。

一把飞剑,有无本命神通,才是重中之重。

而初一和十五,作为与陈平安相伴最久的两把飞剑,直到现在,陈平安都未能找出本命神通。

楚茂愈发提心吊胆,叹了口气,“白鹿道长,在先前那场战事中受了点伤,如今云游别洲,散心去了,说是走完了浩然九洲,一定还要去剑气长城那边看看,开开眼界,就当是厚着脸皮了,要给那些战死剑仙们敬个酒,道长还说以前不晓得剑气长城的好,等到那么一场山上谱牒仙师说死就死、而且还是一死一大片的苦仗打下来,才知道本以为八竿子打不着半点关系的剑气长城,原来帮着浩然天下守住了万年的太平光景,何等气魄,何等不易。”

其实当年回到古榆国京城,楚茂曾经派遣出了一拨刺客,两位纯粹武夫,两位山泽野修,去刺杀那个少年剑仙,结果泥牛入海,肉包子打狗,一个个有去无回。

所以这么多年来,楚茂就一直没去彩衣国胭脂郡那边报仇,算是认栽了,惹谁都别惹剑修。

陈平安笑问道:“以楚国师的大道根脚,当年为何没有投靠蛮荒妖族?”

楚茂笑了笑,“是精怪,又不是畜生。”

陈平安提起酒碗,“走一个。”

楚茂连忙双手持杯,等那位青衫剑仙先喝,这才一个猛然抬头,饮尽杯中酒。

楚茂又倒满酒,赶紧说些惠而不费的好听话,“陈剑仙要不是有个自家山头,实在脱不开身,不如风雪庙魏

大剑仙那么潇洒,不然去了剑气长城,以陈剑仙的资质,一定半点不比魏大剑仙差了。”

陈平安举起酒碗,身前前倾,与楚茂手中酒杯磕碰一下,笑道:“本就该恩怨各算,今天喝过了酒,就当都过去了。不过有一事,得谢你。”

是说当那包袱斋,捡钱一事,开门大吉。

年轻剑仙没说什么事,楚茂当然也不敢多问。

最后等到那位年轻剑仙笑着告辞离去,楚茂还是有一种恍若隔世的错觉。

一座山神祠附近的僻静山头,视野开阔,适宜赏景,三位女子,铺了张彩衣国地衣,摆满了酒水和各sè糕点瓜果。

江湖老话,山中美人,非鬼即妖。

当然,还有落魄书生最为向往的神女。

那个少女开心得在毯子上边欢快打滚。

哈哈,真是万事开头难,开了头就万事不难。

发了发了,终于发达了,老娘终于阔气了,终于不用寄人篱下看人脸sè了。

正是山神娘娘韦蔚,带着两位祠庙侍女来这边喝酒。

刚刚晋升山神娘娘的那些年,所有家底都花在了修建祠庙上边,怎么瞧着富贵气派怎么砸钱,一开始没经验啊,当惯了剪径劫财的梳水国四煞,哪里晓得如何当山神娘娘嘛,可不就是黄花闺女坐花轿,头一回的事儿,所以就根本没想着省着点花。

那真是低三下气得令人发指,只得与城隍暂借香火,维持山水气数,因为香火欠债太多,县城隍见着她就喊姑奶奶,比她更惨,说自个儿已经拴紧裤腰带过日子,倒不是装的,确实被她连累了,可府城隍就不够厚道了,闭门羹,到了一州yīn冥治所的督城隍庙,那更是衙门里边随便一个当差的,都可以对她甩脸子。

山水官场,真真难混。

韦蔚还是女鬼的时候,就曾经埋怨过这个世道,人难活,鬼难做。

不曾想好不容易当上了享受香火的山神娘娘,还是处处捉襟见肘。

事情的转机,在那个青衫剑仙的拜访过后,山神庙就开始时来运转了。

以至于韦蔚专门给邻近祠庙的那段山路,私底下取了个名字,就叫“分水岭。”

陈平安趁着韦蔚不在山神庙内,就坐在了祠庙外的长条青石板上。

遥遥听着山神娘娘与两位神女说她那趟京城之行的情节曲折,就当是听人说书了。

原来她们仨“精心”挑选了一位进京赶考的读书人,确实是大费周章了,叫人好等,如果不是陈平安早有提醒,不然他们如果只是盯着自家山界里边的读书种子,估计这会儿山神庙都要拮据得揭不开锅了。

一开始那个士子就根本不稀罕走山路,只会绕过山神祠,咋办,就按照陈平安的法子办嘛,下山托梦!

按照韦蔚的估算,那士子的科举制艺的本事不差,按照他的自身文运,属于捞个同进士出身,只要考场上别犯浑,板上钉钉,可要说考个正儿八经的二甲进士,稍微有点悬乎,但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如果再加上韦蔚一鼓作气赠予的文运,在士子身后点燃一盏大红山水灯笼,确实有望跻身二甲。

可就是那个书生,长相委实是磕碜了点,歪瓜裂枣。

一开始韦蔚的侍女还不太情愿,嫌弃那个读书人太丑,说她真的……下不去嘴。

气得韦蔚揪着她的耳朵,骂她不开窍,只是入梦,还下嘴,下什么嘴,又不是让你直接跟他来一场云雨春梦。

一场蹩脚托梦之后,亏得那个士子这辈子是头一遭遇到这种事情,不然破绽百出,韦蔚自个儿都觉得惨不忍睹,后来她就一咬牙,求来一份山水谱牒,山神下山,尽量偏离水路,小心翼翼走了一趟京城,之前那个陈平安所谓的“某位庙堂重臣”,没有明说,不过双方心知肚明,韦蔚跟这位早已权倾朝野的家伙熟得很,只不过等到韦蔚当了山神娘娘,双方就极有默契地相互划清界线了。

那家伙不是省油的灯,更不念旧情,弯来绕去打官腔,什么科举一道,是是国之大事,不宜插手,坏了规矩。

原本其实不太愿意提起陈平安的韦蔚,实在是没法子了,只得搬出了这位剑仙的名号。

好嘛。

陈平安三个字,简直就是天底下最好的一方灵丹妙药。

虽然那家伙当时只说了句“不要抱过大希望”。但是韦蔚这点人情世故还是有的,那个书生的一个进士出身,十拿九稳了。至于什么一甲三名,韦蔚还真不敢奢望,只要别在进士里边垫底就成。

结果那个士子直接得了个二甲头名,书生当然是做梦一般。

韦蔚和两位侍女,听闻这个天大喜讯之后,其实也差不多。

金榜题名的新科进士一得闲,二话不说,快马加鞭,直奔山神庙,敬香磕头,热泪盈眶,无比虔诚。

正是在那一刻,亲眼看着祠庙内那一缕精粹香火的袅袅升起,韦蔚蓦然间,心有一丝明悟。

好像瞬间明白了一连串的道理,真正懂得如何担任一方山水神灵。

陈平安坐在古松旁的青石长凳上,拿着养剑葫,慢慢喝酒。

韦蔚那边,大笑一句,咱们这位怜香惜玉的陈公子,说那些黑话比咱们还顺口,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又随口说了些那本山水游记的事迹,韦蔚捧腹大笑不已。

陈平安翻了个白眼。

不跟她一般见识。

在祠庙周边的山水地界,果然悬起了许多拳头大小的红灯笼,这些都是山神庇护的象征,小巧玲珑。

既有大门大户的,也有市井陋巷的。

一粒善因,只要能够真的开花结果,是有可能花开一片的。

一事顺百事顺。

两国边境,再没什么作祟害人的梳水国四煞了,本就是一处山水形胜之地,既有适宜探幽的崇山峻岭,也有便于赏景的易行之地,不然韦蔚也不会挑选此地,作为祠庙选址,加上这边的志怪奇闻、山水故事又多,祠庙地界内还有一条官道,世道重新太平起来,踏青郊游、游山玩水的士子女子,就多了,江湖中人,游学士子,商贾走镖的,三教九流,山神庙的香火越来越多。

祠庙来了个虔诚信佛的大香客,捐了一笔可观的香油钱,

于是韦蔚就在自家地界,修建了一座寺庙,规模不大,但是还专门请了庙祝,将那些早早就归拢起来的破败佛像,重新修缮,或贴金,或彩绘,总之那个大香客捐的钱,一两银子都没贪墨。

而那个州城的大香客,一次专程挑选正月十五烧头香,十四这天就在这边等着了,看过了寺庙,很满意。有钱人,可能在其他事情上糊涂,可在挣钱和花钱两件事上,最难被蒙混。所以一眼就看出了山神祠这边的做事讲究,十分豪爽,干脆又拿出一大笔银子,捐给了山神祠。算是礼尚往来了。

韦蔚曾是鬼物,不是没见过钱,常年打交道的,多是神仙钱,但是香火一事,还真不是能用神仙钱折算的。

那个相貌其实半点不起眼的大香客,也就是个实打实挣着了山下钱的凡俗夫子而已,可他当时说了一个诚心的道理,却让韦蔚记忆深刻。

“其实不是我在行善事,施舍钱财给他人,而是他人施舍善缘与我。”

大骊陪都,洛京。

皇帝陛下至今还不曾驾临陪都。

陪都的礼部老尚书柳清风,垂垂老矣,卧病不起,已经不去衙门很久了。

其实浩然天下,不少王朝都有两京、三京乃至陪都更多的前例。

如今洛京这边的衙门,不单是礼部,就连其它衙门,都有官员建言,南北两京并为帝都,两者不分主次。

暗流涌动啊。

两种心思,一种说法罢了。

今天老人听见一声“柳先生”的久违称呼,睁开眼睛,凝神望去,定睛瞧了瞧那个凭空出现的不速之客,略显费劲,点头笑道:“比起当年拘谨,如今随心所欲多啦,是好事,随便坐。”

柳清风坐起身,自己拿了个枕头靠着。

暖阁那边,其实有个侍女。

陈平安找了条椅子,轻拿轻放,坐在床边不远处,双手放在膝盖上,轻声道:“柳先生躺着说话就是了。”

柳清风笑道:“以后有得躺了,这会儿不着急。”

陈平安哑然失笑。

柳清风指了指书案那边,“一个朝廷,如何治理贪官,不用多说了,一国兵戎两事之外的重中之重,而且咱们大骊在这方面,做得顶好了。不过呢,某些清官的为官之道,弊端相对不显,我提笔写字,难喽,只好趁着还没死,犹有余力口述,让人代笔,赶紧折腾出一份折子,自以为为官不求财,便刚愎自用,行事酷烈,非是圣贤教诲的中庸之道。”

陈平安点点头,“曾经在一本小集子游记上边,见过一个类似说法,说贪官祸国只占三成,这类清官惹来的祸事,得有七成。”

“那倒不至于,言过其实了,不过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说几句怪话重话,谁听谁看呢。”

“对了,那本册子我读过,帮个女子改了名字,‘翠环’不如‘环翠’雅致嘛。”

陈平安会心一笑,轻轻点头道:“原来柳先生还真读过。”

那本游记,在宝瓶洲销量不大,而且早就不再版刻翻印了。

足可见这位柳老尚书的读书之杂、记忆之好。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博闻强识了,何况老人还不是一位练气士。

“最快目处,可是书中人帮这娼家女脱离苦海,公了私了兼备,层层递进,滴水不漏?”

陈平安还是点头,“正如柳先生所说,确实如此。”

柳清风笑道:“把一件好事办得滴水不漏,让受惠者没有半点后患之忧。哪怕只是些书上事,你我这般看客,翻书至此,那也是要欣慰几分的。”

陈平安就只有继续乖乖点头的份儿。

柳清风沉默片刻,说道:“柳清山和柳伯奇,以后就有劳陈先生多多照拂了。”

陈平安说道:“柳先生只管放心便是。”

柳清风笑道:“万一有些意外,照顾不来,也无需愧疚,要是做不到这点,此事就还是算了吧。相互不为难,你不用担这个心,我也干脆不放这个心。”

陈平安笑道:“可以放心。”

柳清风看了眼陈平安,玩笑道:“果然还是上山修行当神仙好啊。”

陈平安欲言又止。

柳清风摆摆手,知道这位年轻剑仙想要说什么,“我这种文弱书生,吃得住些小苦,可惜万万吃不住疼的。啧啧,什么血肉剥落,形销骨立,只是想一想,就头皮发麻。何况,我也没那想法,即便有成为山水神灵的捷径可行,我都不会走的。别人不理解,你该理解。”

陈平安便不再劝什么。

老人咳嗽几声过后,突然喊了一声“陈平安”。

陈平安说道:“柳先生?”

老人看着那个瞧着还很年轻的山上剑仙,如此生翻书得见最会心处一页,闭眼喃喃道:“世态翻覆雨,吾心分外明。”

看网友对 第八百六十九章 次第花开 的精彩评论

12 comments

  1. 卢本伟

    前排~

    沙发
  2. 今天明天后天

    妈的,我李槐该出场了吧?

    板凳
  3. 嘿嘿嘿

    啊这,就这?

    地板
  4. 第一第一第一

    剑客兄何在

    4楼
  5. 陈太监

    这裹脚布终于要收尾了

    5楼
  6. 歌唱

    好文

    6楼
  7. 陈太监

    怕他完,怕他不完

    7楼
  8. 陈十一

    世态翻覆雨,吾心分外明,大善

    8楼
  9. 阿良

    骊珠洞天,言语合道

    9楼
  10. 嘻嘻嘻嘻

    善!!!!

    10楼
  11. 敬各位

    有最开始内味了

    11楼
  12. 右左

    奈斯

    12楼

Leave a Reply

昵称
新书推荐